缬沙坦对42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压及超声心动图的影响
参见附件(12kb)。
中图分类号:R541.4 R25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7-0887-02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在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经美国ATLUK-6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诊断为左室肥厚(LVH),男性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34 g/m2,女性LVMI≥110 g/m2。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剔除:继发性高血压、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共入选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1.2 治疗方法 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停用一切药物两周。然后每天服用缬沙坦80 mg或依那普利10 mg,治疗两周如未取得疗效(坐位舒张压在95 mmHg以上),所服药物剂量加倍,即缬沙坦160 mg/d,依那普利20 mg/d。如4周血压仍未得到控制,另加服氢氯噻嗪25 mg/d。缬沙坦组中有4例,依那普利组中有6例需加有氢氯塞嗪。
1.3 观察及测量 用立式水银柱血压计按WHO标准方法测量血压,用药前和用药后24周,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记录血压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内经(LVD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根据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I)。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血压与心率的变化 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降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缬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的降压效果相同。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下降。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坐位血压和心率变化(x±s)
2.2 超声心动图变化 缬沙坦组治疗后LVMI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组治疗后较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缬沙坦对LVH的逆转效果优于依那普利。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x±s)
3 讨 论
高血压LVH患者是心血管病死亡和猝死的危险因素 ......
中图分类号:R541.4 R25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7-0887-02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在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经美国ATLUK-6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诊断为左室肥厚(LVH),男性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34 g/m2,女性LVMI≥110 g/m2。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剔除:继发性高血压、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共入选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1.2 治疗方法 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停用一切药物两周。然后每天服用缬沙坦80 mg或依那普利10 mg,治疗两周如未取得疗效(坐位舒张压在95 mmHg以上),所服药物剂量加倍,即缬沙坦160 mg/d,依那普利20 mg/d。如4周血压仍未得到控制,另加服氢氯噻嗪25 mg/d。缬沙坦组中有4例,依那普利组中有6例需加有氢氯塞嗪。
1.3 观察及测量 用立式水银柱血压计按WHO标准方法测量血压,用药前和用药后24周,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记录血压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内经(LVD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根据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I)。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血压与心率的变化 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降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缬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的降压效果相同。心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下降。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坐位血压和心率变化(x±s)
2.2 超声心动图变化 缬沙坦组治疗后LVMI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组治疗后较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缬沙坦对LVH的逆转效果优于依那普利。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x±s)
3 讨 论
高血压LVH患者是心血管病死亡和猝死的危险因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