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2)
参见附件(12kb)。
2.4 不同夜间舒张压下降率的PWV 组间左侧P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PWV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失组双侧PWV值均大于减弱组,显示有一定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失组右侧PWV值小于正常组,减弱组双侧PWV值均小于正常组,与文献研究结果不一致,考虑与正常组仅11例,明显少于减弱组40例有关。详见表5。
表5 不同夜间舒张压下降率的PWV值比较(x±s)cm/s
3 讨 论
动脉硬化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早期血管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根本原因。动脉僵硬度增加,直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升高的血压又会加重动脉硬化进展,高血压病程越长,血压越高、危险因素越多、控制水平越差,动脉管壁僵硬度越高,弹性越差[2-4]。及早发现高血压,并在积极降压的同时控制其他并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才能更好地延缓血管功能的恶化。
本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PWV与动态血压指标中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白天及夜间的最高收缩压、最低收缩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脉压呈正相关(P<0.05或P<0.01),随着收缩压升高、脉压加大,PWV逐渐增快,血管顺应性逐渐下降,动脉僵硬度与收缩压、脉压之间的关系较舒张压更为密切,且这种相关性存在于全天的血压动态变化中,提示血压对于动脉管壁的损伤无时无刻都在高血压患者体内发生,故不能单纯以偶测血压来评价降压效果,而是应以全天动态血压来评价,只有白天和夜间的血压均达标,才能减低高血压对血管带来的损害,进一步保护血管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通常用特定时间血压读数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表示,后者避免了血压水平的影响[5]。BPV的机制尚不清楚,受交感/迷走神经系统、激素体液因素、反射机制和心血管自身活动等多条途径调节[6]。长期高血压状态时,交感/迷走功能失调、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管内皮舒缩因子破坏、动脉重塑弹性功能减退,导致BPV增大[7-9]。血压变异性增大与高血压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紧密相关[10-15],且这种相关性独立于血压水平存在。本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PWV与24 h、白天及夜间的收缩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P<0.05或P<0.01)。血压波动增强了血管内压力对管壁的机械创伤作用,刺激组织生长[16],管壁增厚,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减退。而动脉顺应性下降,血管调节功能减低,缓冲血压的作用进一步减弱,导致血压波动性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提示选择更为平稳的长效降压药物,避免药物峰浓度时血压下降过度和峰浓度后的血压再次升高,使24 h血压平稳降低,减少其波动性,对于血管壁功能的保护也亦尤为重要。
血压负荷值是指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超过正常范围(白天>140/90 mmHg,夜间>120/80 mmHg)的次数占记录总次数的百分率,正常人24 h血压负荷值<10%,但国内外标准不一[5]。血压负荷值亦与高血压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17-21],有学者提出,24 h收缩压负荷大于25%是中国人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理想指标[10]。本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PWV与动态血压指标中的白天及夜间的收缩压负荷正相关(P<0.05或P<0.01)。血压负荷升高,动脉管壁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状态下,出现代偿性肥厚[22],导致管壁弹性下降 ......
2.4 不同夜间舒张压下降率的PWV 组间左侧P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PWV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失组双侧PWV值均大于减弱组,显示有一定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失组右侧PWV值小于正常组,减弱组双侧PWV值均小于正常组,与文献研究结果不一致,考虑与正常组仅11例,明显少于减弱组40例有关。详见表5。
表5 不同夜间舒张压下降率的PWV值比较(x±s)cm/s
3 讨 论
动脉硬化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早期血管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根本原因。动脉僵硬度增加,直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升高的血压又会加重动脉硬化进展,高血压病程越长,血压越高、危险因素越多、控制水平越差,动脉管壁僵硬度越高,弹性越差[2-4]。及早发现高血压,并在积极降压的同时控制其他并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才能更好地延缓血管功能的恶化。
本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PWV与动态血压指标中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白天及夜间的最高收缩压、最低收缩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脉压呈正相关(P<0.05或P<0.01),随着收缩压升高、脉压加大,PWV逐渐增快,血管顺应性逐渐下降,动脉僵硬度与收缩压、脉压之间的关系较舒张压更为密切,且这种相关性存在于全天的血压动态变化中,提示血压对于动脉管壁的损伤无时无刻都在高血压患者体内发生,故不能单纯以偶测血压来评价降压效果,而是应以全天动态血压来评价,只有白天和夜间的血压均达标,才能减低高血压对血管带来的损害,进一步保护血管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通常用特定时间血压读数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表示,后者避免了血压水平的影响[5]。BPV的机制尚不清楚,受交感/迷走神经系统、激素体液因素、反射机制和心血管自身活动等多条途径调节[6]。长期高血压状态时,交感/迷走功能失调、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管内皮舒缩因子破坏、动脉重塑弹性功能减退,导致BPV增大[7-9]。血压变异性增大与高血压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紧密相关[10-15],且这种相关性独立于血压水平存在。本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PWV与24 h、白天及夜间的收缩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P<0.05或P<0.01)。血压波动增强了血管内压力对管壁的机械创伤作用,刺激组织生长[16],管壁增厚,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减退。而动脉顺应性下降,血管调节功能减低,缓冲血压的作用进一步减弱,导致血压波动性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提示选择更为平稳的长效降压药物,避免药物峰浓度时血压下降过度和峰浓度后的血压再次升高,使24 h血压平稳降低,减少其波动性,对于血管壁功能的保护也亦尤为重要。
血压负荷值是指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超过正常范围(白天>140/90 mmHg,夜间>120/80 mmHg)的次数占记录总次数的百分率,正常人24 h血压负荷值<10%,但国内外标准不一[5]。血压负荷值亦与高血压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17-21],有学者提出,24 h收缩压负荷大于25%是中国人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理想指标[10]。本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PWV与动态血压指标中的白天及夜间的收缩压负荷正相关(P<0.05或P<0.01)。血压负荷升高,动脉管壁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状态下,出现代偿性肥厚[22],导致管壁弹性下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