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1)
参见附件(12kb)。
摘要:目的 分析脉搏波速度(PWV)与动态血压各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72例1级~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臂踝-脉搏波速度测定,采用相关及偏相关、单向方差分析方法,结合年龄、性别、体型、病史、血生化等指标分析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各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PWV与24 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脉压(PP)、SBP变异率、白天及夜间最高SBP、最低SBP、平均SBP、平均PP、SBP变异率、SBP负荷、夜间SBP下降率正相关(P<0.05或P<0.01),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仍正相关(P<0.05或P<0.01)。SBP昼夜节律消失组PWV大于减弱和正常组(P>0.05),舒张压(DBP)昼夜节律减弱组PWV小于消失组(P<0.05)。结论 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各指数有关,与收缩压、脉压的关系较舒张压更为密切,且与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密切相关,提示只有使全天的血压均平稳降低,减少血压波动,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才能更好地保护血管功能。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脉搏波速度;动态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8-0920-03
动脉僵硬度(arterial stiffness)即动脉管壁的硬度,是一种早期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指标。随着年龄增加,在一些危险因子的作用下,动脉内层弹力纤维发生退变、断裂,胶原纤维含量增加,从而导致内膜变厚、变硬,动脉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继而导致动脉压力增高,产生高血压,引发一系列心血管事件。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即脉搏波在动脉管壁中传导的速度。心脏射血向外周传导时,能量传播主要发生在动脉壁上,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缓冲了血压的波动,当血管顺应性减低时,其缓冲作用减弱,脉搏波被血管壁吸收减少,导致传导速度加快[1],因此,脉搏波速度是动脉僵硬度的良好替代指标。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可反映患者全天的血压波动水平和趋势,与心、脑、肾及血管等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及药物选择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然而,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尤其是PWV与血压负荷值、昼夜血压节律等的关系报道较少,本研究即观察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1级~3级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72例入选本项研究,所有患者高血压诊断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均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采集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病史、吸烟饮酒史、体重指数、腰围等一般资料情况。共入选患者72例,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22岁~85岁(64.17岁±11.88岁);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正常6例(8.3%),减弱44例(61.1%),消失22例(30.6%);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正常12例(16.7%),减弱40例(55.6%),消失20例(27.8%)。
1.2 研究方法
1.2.1 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全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缚于患者右上臂,气囊标志处对准肱动脉,仪器自动30 min测量1次血压值,总测定时间为24 h,由计算机自动输出监测结果,有效动态血压监测的数据定义为监测时间大于24 h且有效读数大于80%。采集24 h平均血压值及血压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白天(06:00~22:00)及夜间(22:00~06:00)各自的血压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变异系数、负荷值(24 h内SBP或DBP超过正常范围的次数占记录总次数的百分率,白天>140/90 mmHg,夜间>120/80 mmHg),24 h、白天、夜间的平均脉压,夜间血压下降率(白天平均值-夜间平均值)/白天平均值×100%,以>10%为昼夜节律正常,<10%为昼夜节律减弱,等于0或负值为昼夜节律消失。
1.2.2 动脉僵硬度的无创检测 采用日本科林公司产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装置(BP- 203RPEⅡvp-1000)测定双侧上下肢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 ......
摘要:目的 分析脉搏波速度(PWV)与动态血压各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72例1级~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臂踝-脉搏波速度测定,采用相关及偏相关、单向方差分析方法,结合年龄、性别、体型、病史、血生化等指标分析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各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PWV与24 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脉压(PP)、SBP变异率、白天及夜间最高SBP、最低SBP、平均SBP、平均PP、SBP变异率、SBP负荷、夜间SBP下降率正相关(P<0.05或P<0.01),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仍正相关(P<0.05或P<0.01)。SBP昼夜节律消失组PWV大于减弱和正常组(P>0.05),舒张压(DBP)昼夜节律减弱组PWV小于消失组(P<0.05)。结论 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各指数有关,与收缩压、脉压的关系较舒张压更为密切,且与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密切相关,提示只有使全天的血压均平稳降低,减少血压波动,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才能更好地保护血管功能。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脉搏波速度;动态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8-0920-03
动脉僵硬度(arterial stiffness)即动脉管壁的硬度,是一种早期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指标。随着年龄增加,在一些危险因子的作用下,动脉内层弹力纤维发生退变、断裂,胶原纤维含量增加,从而导致内膜变厚、变硬,动脉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继而导致动脉压力增高,产生高血压,引发一系列心血管事件。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即脉搏波在动脉管壁中传导的速度。心脏射血向外周传导时,能量传播主要发生在动脉壁上,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缓冲了血压的波动,当血管顺应性减低时,其缓冲作用减弱,脉搏波被血管壁吸收减少,导致传导速度加快[1],因此,脉搏波速度是动脉僵硬度的良好替代指标。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可反映患者全天的血压波动水平和趋势,与心、脑、肾及血管等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及药物选择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然而,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尤其是PWV与血压负荷值、昼夜血压节律等的关系报道较少,本研究即观察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1级~3级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72例入选本项研究,所有患者高血压诊断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均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采集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病史、吸烟饮酒史、体重指数、腰围等一般资料情况。共入选患者72例,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22岁~85岁(64.17岁±11.88岁);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正常6例(8.3%),减弱44例(61.1%),消失22例(30.6%);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正常12例(16.7%),减弱40例(55.6%),消失20例(27.8%)。
1.2 研究方法
1.2.1 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全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缚于患者右上臂,气囊标志处对准肱动脉,仪器自动30 min测量1次血压值,总测定时间为24 h,由计算机自动输出监测结果,有效动态血压监测的数据定义为监测时间大于24 h且有效读数大于80%。采集24 h平均血压值及血压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白天(06:00~22:00)及夜间(22:00~06:00)各自的血压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变异系数、负荷值(24 h内SBP或DBP超过正常范围的次数占记录总次数的百分率,白天>140/90 mmHg,夜间>120/80 mmHg),24 h、白天、夜间的平均脉压,夜间血压下降率(白天平均值-夜间平均值)/白天平均值×100%,以>10%为昼夜节律正常,<10%为昼夜节律减弱,等于0或负值为昼夜节律消失。
1.2.2 动脉僵硬度的无创检测 采用日本科林公司产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装置(BP- 203RPEⅡvp-1000)测定双侧上下肢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