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80例临床观察(1)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规范法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认知能力、抑郁程度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和中西医结合规范化组,各40例。分别在治疗30 d、60 d、90 d对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牛津残障评分,汉语失语检查,汉密顿抑郁量表测定,Wechsler成人智力量表手册测定,生存质量评定。比较该方案对偏瘫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认知能力、抑郁程度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及意义。结果 两组治疗后30 d、60 d、90 d后上述各项评分及测定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中西医结合规范化组的各项评分及测定均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降低致残率,促进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改善,其身心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1-0045-03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存活患者中有70%~80%遗留某些大脑功能障碍。本观察将传统中医针灸推拿技术、言语治疗和心理疏导与现代康复医学规范化治疗方案相结合,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通过180 d评测与比较,探讨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综合功能、认知能力、抑郁程度,改善生存质量方面的影响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及1993年全国脑病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纳入标准、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年龄30岁~80岁;符合西医脑梗死的诊断;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发病1周内入院者;有肢体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8分以上;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偏瘫;有活动性肝病、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呼吸功能衰竭或四肢瘫患者;发病1周后入院者,曾患脑血管疾病且遗留功能障碍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8分以下;既往有精神病、痴呆病史患的者,聋、哑人;外省市无法随访者。
将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康复内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表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普通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2.40岁±8.10岁;规范化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63.31岁±9.1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既往史及伴发疾病情况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康复治疗方法 参考规范三级康复治疗[3],将发病到发病后30 d为第一期,发病后30 d~90 d为第二期,发病后90 d~180 d为第三期。
1.2.1 普通组 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诊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在时间窗内有适应证者可行溶栓治疗。并给予下列康复治疗。
良肢位:仰卧位时注意肩关节外展,腕关节背伸位,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膝和髋关节保持伸直位,膝关节下垫以软枕,两足底放置足托,足趾朝上。侧卧时下侧手臂外旋并伸直,上侧手臂置于软枕上,掌心向下,肘、腕关节伸直位;背部垫软枕;上侧膝与髋关节屈曲,用软枕与下侧腿隔开。每日两三次,每次30 min~45 min。
肢体运动方法:由专人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以Bobath疗法为主,包括正确卧位的保持、定时变换体位、Bobath握手训练、搭桥方法、床上起坐训练、坐位起立训练等方法,同时教会家属或陪护辅助训练,每日两三次,每次30 min~45 min。出院后随访。整个训练注意循序渐进,鼓励患者做被动运动,辅助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训练,防止异常运动模式产生,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建立,使其更加适应日常生活的动作模式。
1.2.2 规范化组 第一期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诊疗的同时,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1周内尽快开展康复治疗。第2期、3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功能恢复情况决定转至康复病房继续康复治疗,或转入加重病情,由治疗师上门指导。在此基础上配合下列中医治疗方法、心理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针灸治疗:参考我院中医针灸科针灸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辨证取穴,电针、头针、舌针、耳针均根据需要采用,第1期,2期针刺1次/日,第3期隔天1次,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
患侧肢体按摩治疗:①按压穴位, 上肢取内外关、曲池、肩髃;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环跳、涌泉等穴, 每穴按压5 min。②滚法,从肢体上下端依次按摩,压力要均匀,协调有节奏,每次10 min~15 min。③揉按法,采用掌根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揉,每次10 min~15 min,腕部动作要轻揉缓和的摆动。④顺着双侧背部太阳经上下按摩:主要采用一指禅推法直至皮肤发红为度。第1,2期每天治疗2次,第3期开始隔天治疗1次。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设计简单易行的动作进行训练,如击球、拾豆子、拨算珠等,以及训练脱衣服、使用餐具等。第1期、2期每天治疗2次,每次30 min。第3期开始隔天1次,每次30 min。
语言治疗:以口语表达及听理解训练为主。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编制的300 词、300 图,及造句训练册进行命名、复述、听辨别、听理解是否题训练。第1期、2期每天治疗2次,每次30 min,每周6 d,第3期开始隔天1次,每次30 min。
心理康复:针对存在的心理特征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采用疏导疗法,对患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使抑郁情绪得以调整。根据其具体情况帮助和指导患者提高自护能力,适应已经改变了的生理状态。对患者人际交往功能的缺陷及应对功能的不足,制定有关对策程序如做好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充分地给予理解和关爱。或定期组织患者分小组进行康复训练和交流训练体会,使其产生认同感。心理康复第1期,2期每周2次,每次30 min。第3期开始每周一次,每次30 min。
1.3 评定指标及方法 两组连续治疗半年后结束观察,分别于在治疗后30 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7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