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患者392例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省缺血性中风病的发病规律及流行病学变化,有效提高缺血性中风的防治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我省国家及省中医中风病重点专科八家医院作为调研单位,抽取2006年间在本单位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病历,填写《既往脑卒中患者住院情况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2例调查病历中,患者年龄最大90岁,最小35岁,平均64.18岁±11.30岁。既往有卒中史者53例,占13.52%;有合并症331例,占84.44%。合并症以高血压病最多,占57.14%。发病3 h内入院38例,占9.69%;发病1 d内入院197例,占50.26%;发病3 d内287例,占73.29%。病灶以基底节区最多见,占56.12%。中医辨证以风痰瘀阻证最多见,占55.9%。临床症状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蹇最常见,各占77.8%、60.7%和56.4%。结论 缺血性中风发病率高,有年轻化趋势;合并症及并发症多,治疗相对复杂;肢体功能缺损严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1-0048-02
中风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居脑系疾病之首,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近30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急症工作的重视,中风病的中医药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国家多项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协作,在中风病的诊断及急症抢救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多中心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从而降低了中风病的死亡率,但幸存者中仍有70%~80%遗有各种程度后遗症,其中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严重影响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八家市、县级中医医院2006年缺血性中风患者住院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山东省中医医疗单位缺血性中风病流行病学、治疗措施及疗效、卫生经济学指标等实际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92例病例资料来源于2006年山东省有代表性的八家医院的住院病历,其中济南市中医院100例,潍坊市中医院33例,淄博市中医院39例,泰安中医二院40例,烟台市中医院30例,莱芜市中医院50例,蓬莱市中医院50例,郓城市中医医院50例。诊断符合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和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颅脑CT/MRI确诊,符合西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2]。
1.2 方法 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各中心分别自病案室抽取2006年在本单位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历,如实客观地填写由课题组制定的《既往脑卒中患者住院情况调查表》。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采用单变量统计分析、χ2检验、配对t检验及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患者年龄、性别构成 392例调查病历中,患者年龄最大90岁,最小35岁,平均64.18岁±11.30岁;男性63.85岁±11.01岁,女性64.55岁±11.63岁。患者中以60岁~69岁最多,142例(36.2%);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2.2 既往病史及合并症情况 全部392例患者中,既往有卒中史53例,占13.52%;有合并症331例,占84.44%。合并症以高血压病最多,占57.14%,其次是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分别占20.15%、14.29%、13.27%;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121例,占30.87%,其中以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最多,占14.54%;其次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占10.46%;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占3.06%;合并三种疾病占2.81%。
2.3 病程分布 发病3 h内入院38例,占9.69%;发病1 d 197例,占50.26%;发病3 d内入院287例,占73.29%;发病1周内入院327例,占83.42%,半数以上能够在1 d内及时住院,绝大部分病人能够在3 d内得到有效治疗。
2.4 病灶分布(以脑CT或MR为依据) 在392例调查病历中,依次为基底节区220例,脑叶155例,放射冠区94例,丘脑23例,脑干14例,内囊11例,小脑5例,外囊4例,可见基底节区发生病变情况较多。
2.5 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情况 调查病例中风痰瘀阻证共219例,占55.9%,其次为阴虚风动证,占18.9%;风痰火亢证占10.5%,气虚血瘀证占10.2%。
2.6 体型 患者体型以健康型最多,占56.9%;其次为肥胖型,占21.9%;瘦弱型占18.1%。
2.7 患者临床症状分析 患者临床症状中半身不遂者所占比例最大(305例),为77.8%。其次是口舌歪斜(238例)和舌强语蹇(221例),构成比分别为60.7%和56.4%。其余症状依次为头晕目眩161例,占41.1%;便干便秘156例,占39.8%;肢体麻木150例,占38.3%;气短乏力126例,占32.1%;唇甲紫暗120例,占30.6%;心烦易怒77例,占19.6%;头痛69例,占17.6%。
3 讨 论
本调查发现,脑卒中发病人数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这可能与中年以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开始逐渐出现有关。<40岁组和>40岁组发病所占比例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脑卒中发病有年轻化趋势[3]。中老年脑卒中发病较多,50岁以上发病人数占89.60%,与有关报道相似[4];60岁组最高,达36.20%,与有关报道相似[5]。可能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劳累、心理压力过重、精神紧张等社会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与女性相比,男性脑卒中的构成比更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良的嗜好已危及中青年人,特别是男性,应引起足够重视,需针对性地开展人群危险因素干预实验和行为矫正。
调查病例中患者的合并症以高血压病最多,占57.14%,其次是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分别占20.15%、14.29%、13.27%。说明高血压、高血糖在中风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多种疾病共为一体已成为本病的特点,提示治疗时要从整体出发,酌情兼顾常见合并症。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患者半数以上能够在1 d内及时住院,绝大部分患者能够在急性期得到有效治疗。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农村卫生合作医疗的开展,急性中风患者能得到及时的入院治疗。
本次调查发现,脑卒中好发部位,无论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均集中在基底节[4],这与基底节区脑血管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分支走行密切相关[6]。调查还显示,脑卒中的临床症状以肢体半身不遂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口舌歪斜和舌强语蹇,此结果与脑卒中的好发部位集中在基底节区相统一。肢体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等使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下降,并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故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吞咽障碍、语言障碍,应作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重点。
本次调查资料来自山东省八家县市级中医院2006年的住院患者,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选择偏倚,要全面掌握缺血性中风的流行病学特征,需对山东省各地区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作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379-380.
[3] 午小媛,李阳,杨旭,等.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3):102-104.
[4] 张志文,张彬,张威,等.脑出血652例临床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2):87.
[5] 张人美,靳茂松,陆寅,等.209例老年脑卒中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 (1):
45.
[6] 孟广远.神经外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55-256.
作者简介:曹晓岚(1950—),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本刊编委,现工作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邮编:250011);郭闫葵,工作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医院;陈建强,工作于山东省莱芜市中医院;付巍,工作于山东省蓬莱市中医院;陈敏,工作于山东省郓城县中医院;王晓光,工作于山东省泰安中医二院;耿昌,工作于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刘晓婷,工作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孟旭,工作于山东省烟台市中医院;董杨,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七年制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1-09-30)
(本文编辑王雅洁), http://www.100md.com(曹晓岚,郭闫葵,陈建强,付巍,陈敏,王晓光,耿昌,刘晓婷,孟旭,董杨)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1-0048-02
中风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居脑系疾病之首,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近30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急症工作的重视,中风病的中医药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国家多项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协作,在中风病的诊断及急症抢救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多中心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从而降低了中风病的死亡率,但幸存者中仍有70%~80%遗有各种程度后遗症,其中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严重影响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八家市、县级中医医院2006年缺血性中风患者住院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山东省中医医疗单位缺血性中风病流行病学、治疗措施及疗效、卫生经济学指标等实际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92例病例资料来源于2006年山东省有代表性的八家医院的住院病历,其中济南市中医院100例,潍坊市中医院33例,淄博市中医院39例,泰安中医二院40例,烟台市中医院30例,莱芜市中医院50例,蓬莱市中医院50例,郓城市中医医院50例。诊断符合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和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颅脑CT/MRI确诊,符合西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2]。
1.2 方法 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各中心分别自病案室抽取2006年在本单位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历,如实客观地填写由课题组制定的《既往脑卒中患者住院情况调查表》。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采用单变量统计分析、χ2检验、配对t检验及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患者年龄、性别构成 392例调查病历中,患者年龄最大90岁,最小35岁,平均64.18岁±11.30岁;男性63.85岁±11.01岁,女性64.55岁±11.63岁。患者中以60岁~69岁最多,142例(36.2%);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2.2 既往病史及合并症情况 全部392例患者中,既往有卒中史53例,占13.52%;有合并症331例,占84.44%。合并症以高血压病最多,占57.14%,其次是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分别占20.15%、14.29%、13.27%;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121例,占30.87%,其中以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最多,占14.54%;其次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占10.46%;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占3.06%;合并三种疾病占2.81%。
2.3 病程分布 发病3 h内入院38例,占9.69%;发病1 d 197例,占50.26%;发病3 d内入院287例,占73.29%;发病1周内入院327例,占83.42%,半数以上能够在1 d内及时住院,绝大部分病人能够在3 d内得到有效治疗。
2.4 病灶分布(以脑CT或MR为依据) 在392例调查病历中,依次为基底节区220例,脑叶155例,放射冠区94例,丘脑23例,脑干14例,内囊11例,小脑5例,外囊4例,可见基底节区发生病变情况较多。
2.5 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情况 调查病例中风痰瘀阻证共219例,占55.9%,其次为阴虚风动证,占18.9%;风痰火亢证占10.5%,气虚血瘀证占10.2%。
2.6 体型 患者体型以健康型最多,占56.9%;其次为肥胖型,占21.9%;瘦弱型占18.1%。
2.7 患者临床症状分析 患者临床症状中半身不遂者所占比例最大(305例),为77.8%。其次是口舌歪斜(238例)和舌强语蹇(221例),构成比分别为60.7%和56.4%。其余症状依次为头晕目眩161例,占41.1%;便干便秘156例,占39.8%;肢体麻木150例,占38.3%;气短乏力126例,占32.1%;唇甲紫暗120例,占30.6%;心烦易怒77例,占19.6%;头痛69例,占17.6%。
3 讨 论
本调查发现,脑卒中发病人数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这可能与中年以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开始逐渐出现有关。<40岁组和>40岁组发病所占比例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脑卒中发病有年轻化趋势[3]。中老年脑卒中发病较多,50岁以上发病人数占89.60%,与有关报道相似[4];60岁组最高,达36.20%,与有关报道相似[5]。可能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劳累、心理压力过重、精神紧张等社会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与女性相比,男性脑卒中的构成比更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良的嗜好已危及中青年人,特别是男性,应引起足够重视,需针对性地开展人群危险因素干预实验和行为矫正。
调查病例中患者的合并症以高血压病最多,占57.14%,其次是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分别占20.15%、14.29%、13.27%。说明高血压、高血糖在中风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多种疾病共为一体已成为本病的特点,提示治疗时要从整体出发,酌情兼顾常见合并症。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患者半数以上能够在1 d内及时住院,绝大部分患者能够在急性期得到有效治疗。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农村卫生合作医疗的开展,急性中风患者能得到及时的入院治疗。
本次调查发现,脑卒中好发部位,无论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均集中在基底节[4],这与基底节区脑血管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分支走行密切相关[6]。调查还显示,脑卒中的临床症状以肢体半身不遂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口舌歪斜和舌强语蹇,此结果与脑卒中的好发部位集中在基底节区相统一。肢体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等使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下降,并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故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吞咽障碍、语言障碍,应作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重点。
本次调查资料来自山东省八家县市级中医院2006年的住院患者,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选择偏倚,要全面掌握缺血性中风的流行病学特征,需对山东省各地区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作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379-380.
[3] 午小媛,李阳,杨旭,等.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3):102-104.
[4] 张志文,张彬,张威,等.脑出血652例临床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2):87.
[5] 张人美,靳茂松,陆寅,等.209例老年脑卒中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 (1):
45.
[6] 孟广远.神经外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55-256.
作者简介:曹晓岚(1950—),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本刊编委,现工作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邮编:250011);郭闫葵,工作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医院;陈建强,工作于山东省莱芜市中医院;付巍,工作于山东省蓬莱市中医院;陈敏,工作于山东省郓城县中医院;王晓光,工作于山东省泰安中医二院;耿昌,工作于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刘晓婷,工作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孟旭,工作于山东省烟台市中医院;董杨,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七年制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1-09-30)
(本文编辑王雅洁), http://www.100md.com(曹晓岚,郭闫葵,陈建强,付巍,陈敏,王晓光,耿昌,刘晓婷,孟旭,董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