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76020
参仙升脉口服液与阿托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谭子富,方孝俊,黄金星,丁力
第1页

    参见附件(533KB,1页)。

     摘要:目的 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1例)给予参仙升脉口服液20 mL,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40例)予西药阿托品0.3 mg,每日2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前后平均心率、最低心率、最高心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有显著提高心率作用,且疗效优于西药阿托品。

    关键词:参仙升脉口服液;缓慢性心律失常;阿托品;心率

    中图分类号:R541.7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2016201

    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颇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头晕、体倦乏力,严重者突然晕厥、猝死,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疾病。我院采用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为2009年2月—2010年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81例,随机分为两组。参仙升脉口服液组(治疗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19岁~74岁,平均45.8岁;病程2个月至30年;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6例,窦性心动过缓12例,房室传导阻滞13例。阿托品组(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8岁~73岁,平均45.2岁;病程1.5个月至29年,平均14.9年;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4例,窦性心动过缓12例,房室传导阻滞12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心脏病学》[1]关于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心率40次/min~60次/min;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病证诊断标准》[2]。患者纳入标准:具有迟脉主症,符合中医心肾阳虚,血瘀痰阻证者,同时又符合西医的心动过缓,心率40次/min~60次/min。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参仙升脉口服液(步长制药生产)20 mL,每日2次口服,共服用4周。对照组予西药阿托品0.3 mg,每日2次,共服用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见表1)

    3 讨 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心悸、头晕、神疲、乏力,甚则晕厥,猝死为主要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心悸、迟脉证”等范畴。它包括西医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严重者可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但价格昂贵,且为有创治疗,许多患者难以接受。近年来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取得很多进展。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前后平均心率、最低心率、最高心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与阿托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参仙升脉口服液可显著提高心率,且疗效优于阿托品。

    祖国医学认为心肾阳虚是窦性心动过缓的基础。心肾两脏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主一身阴阳。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肾阳对人组织器官有温煦和推动作用,心阳根于肾阳,命火充足则心阳振奋,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心阳不振,不能温运血脉而呈迟结之脉。气不足,无以鼓动心脉则心悸、胸闷、气短。肾阳不升,心阳不宣、清阳之气不能上至脑窍,脑失濡养则头晕、耳鸣,甚则晕厥。由此可见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位在心,其本在肾,总因心肾阳虚,阴塞内生,无力推动血行,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中医理论认为,心的主要功能为心主血脉。若心阳亏虚,心气无力鼓动血液运行,则致心脉瘀阻。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年老体衰、气虚多见、气虚则血瘀;肾阳亏虚损及脾阳、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易成痰饮湿滞,因虚致实,痰浊瘀血滞于脉中,又可痹阻阳气,使心肾阳气更虚,导致病情加重而复发。因此气虚血瘀、痰浊痹阻是病机关键。西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一般首选阿托品,可兴奋中枢神经,提升心率。参仙升脉口服液由红参、淫羊藿、补骨脂(盐炙)、枸杞子、麻黄、细辛、丹参、水蛭等8味中药组成,具有温补心肾、活血化痰之功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3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