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068KB,2页)。
摘要:目的 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 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 h~12 h 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冠脉内介入治疗;急诊
中图分类号:R542.2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20238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的再灌注治疗是最重要的措施。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高、残余狭窄小,是目前治疗AMI最有效的方法[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是其常见的并发症,绝大多数RA发生在冠状动脉再通瞬间及30 min内[2]。本文分析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5月急诊PCI术中发生RA的AMI患者 62例,旨在探索PCI术中RA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行急诊PCI术患者62例,其中男39例,女23 例,年龄48岁~89岁(69.16岁±81.50岁)。心电图检查:下壁梗死20例,前壁梗死27例,广泛前壁梗死10例,正后壁梗死5例。
入选标准:持续胸痛>30 min;心电图示≥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1 mV;发病至入院时间≤12 h;冠状动脉造影提示IRA呈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PCI术中出现RA。排除标准:年龄≥80岁;已经接受静脉溶栓治疗,IRA已经再通者。
1.2 方法 PCI术前常规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60 mg~80 mg;静脉补充氯化钾、硫酸镁。 急诊PCI术只干预IRA。采用球囊低压预扩张+支架(使用北京乐普公司生产的Partner氯吡格雷药物洗脱支架)植入。62例患者IRA的TIMI血流均达Ⅱ级~Ⅲ级。PCI术中,指引导丝穿过闭塞病变或球囊扩张后IRA远端再灌注时骤然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诊断为RA[3]。
1.3 评定标准 严重RA包括缓慢型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持续时间>2 min;窦性停搏,持续时间>2 min;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包括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时间>2 min。快速型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显著性t检验。
2 结 果
本组62例AMI患者急诊PCI即时成功率达100%,PCI术中共发生RA 82次,多发生于指引钢丝穿过闭塞处或球囊扩张后IRA再灌注时。
2.1 AMI患者IRA与RA发生率的关系 左前降支(LAD)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RCA)闭塞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LAD闭塞组(P<0.05),尤其是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明显高于LAD闭塞组和左回旋支(LCX)闭塞组(P<0.05)。LCX闭塞组RA发生率介于其他两组之间。详见表1。
2.2 AMI发生后冠状动脉IRA开通时间与RA发生率 本组62例患者于急诊PCI术中共发生RA82次,主要发生于AMI发生后IRA较早开通者。AMI发生后<6 h IRA开通者发生RA 56次, AMI发生后6 h~12 h IRA开通者发生RA 26次,AMI发生后<6hIRA开通者RA发生率高于AMI发生后6h~12 h开通组 (P<0.05)。详见表2。
2.3 RA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处理及预后 12例频发室性早搏及8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静脉使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后心律失常消失,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11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经静脉使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无效,经同步直流电复律使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终止;6例心室颤动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功终止;14例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40次/min)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5 例严重泵功能衰竭患者(Killips分级Ⅲ级~Ⅳ级)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支持下完成PCI术;2例RCA闭塞患者、1例LAD闭塞患者PCI术后围术期仍出现顽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并泵功能衰竭死亡。
3 讨 论
RA发生机制为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钙超负荷;同时,细胞内钙超负荷干扰心肌细胞电机械偶联,使缺血部位心肌收缩过强,微血管痉挛,血管阻力增加,局部心肌供血障碍,进一步促成RA发生[4]。
本研究结果显示,AMI患者直接PCI术中发生RA及其严重程度与IRA、再灌注开始时间有关;RA一般持续时间短,经相应处理后多能迅速控制,一般对生存率无影响。但有文献发现RCA急性闭塞者易发生严重RA,尤其是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5],所以在PCI术前应充分准备,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本研究发现,RA发生与再灌注前缺血持续时间有关。在AMI发生后6 h内开通IRA者,RA的发生率较高,而6 h~12 h内IRA开通者RA的发生率则有相对偏低的趋势。但这一现象似乎不能说明延迟IRA的开通时间有益。因为时间就是心肌。只有尽早开通IRA才能使受损的心肌最大受益。虽然较早开通IRA会使RA的发生率增多,但相对于心肌细胞的有效保护来说,RA的发生率偏高者显得微不足道。从本文AMI患者的预后来看,尽管有较高的RA发生率,但仅有3例患者因严重的并发症死亡,但死因似乎与RA无关。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过程中适当减慢再灌注速度,即所谓再灌注预适应,有助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再灌注早期减少灌注压力和流量可以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量、减轻钙超载、减少再灌注损伤。有研究认为,预适应是通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信号传递来保护心肌细胞,PKC介导的预适应可使代谢抑制中激活ATP酶,从而稀释细胞间的酸化产物,减缓细胞凋亡的发生,表现为缩小梗死面积,促进心肌功能恢复,保护心肌超微结构,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6]。增加血浆中镁离子浓度可以减轻细胞内钙超载,防止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有文献报道再灌注性心律失常通常发生在再通的瞬间及再通后5 min内[3]。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预防:行PCI时,适当减慢再灌注速度及再灌注早期的压力和流量,可减轻再灌注损伤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6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