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126例(2)
第1页 |
参见附件。
3.2 重视整体情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仅仅看到局部情况而忽视全身,要了解患者的发育情况,有无复合畸形及肺动脉高压,有无各类合并症,如血液病、心内膜炎、瓣膜病等,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该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计算肺阻力,对于双向分流以右向左分流为主的VSD,均为治疗禁忌。强调常规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应用,避免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3.3 介入操作时动作规范、轻柔 严重并发症是限制介入治疗先心病的重要因素[36],各个操作环节均可能发生并发症,因此应避免动作粗暴而损伤瓣膜、血管、腱索和传导束等。对大的缺损,要求常规进行心导管压力测量,封堵前后对比。掌握操作技术和技巧,比如建立轨道后,采用动脉系统导管沿轨道导丝试探进入下腔静脉,若有明显阻力,则可能为绕腱索,若强行进输送鞘,轻则手术不成功,重则出现腱索断裂、瓣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于较大的室缺,可以采取大1号的输送系统,采取保留导丝的方法释放封堵器,待封堵成功后再撒出导丝;对于多孔室缺,可以采用尺寸合适的封堵器或小腰大边封堵器等。判断不清楚时,可以采用术中超声监测;在封堵器释放前,要调整好X线投照体位,找好切线位,仔细观察封堵器的形态,并行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瓣的返流,待一切满意后才能释放封堵器。
3.4 随访观察 术后应定期随访观察,了解封堵器有无移位、脱落,心电图有无变化,有无迟发型瓣膜损伤等。随访至今,我们治疗的126例患者中,未出现迟发并发症。
3.5 优势和展望 国产封堵器对室间隔缺损进行介入治疗,因为其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价格低廉,已经部分取代了外科手术,前景乐观, 此项技术有待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234239.
[2] 胡海波,将世良,徐仲英,等.室间隔缺损膜部瘤的造影分型及介入治疗方法学研究[J].中国放射学杂志,2005,39(1):8186.
[3] 蒋世良,黄连军,徐仲英,等.心血管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J].中国循环杂志,2001,16(增刊):22.
[4] 孔祥清,曹克将,杨荣,等.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32例膜部间隔缺损[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12(1):21.
[5] 秦永文.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与影像学图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73277.
[6] 张玉顺,李寰,刘建平,等.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0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