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4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504197
脑脉解痉汤减少微血栓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

    马朝晖 钟经馨 李贵福 罗望池 石尧 陈发军 张佛明 薛道金 蔡业峰 黄燕 李铁 广东省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专方脑脉解痉汤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围术期DCI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术前予基础治疗+尼莫地平+脑脉解痉汤1号方;术后予基础治疗+尼莫地平+脑脉解痉汤2号方。对照组:基础治疗+尼莫地平。比较各组入院3d、7d、14d时DCI发生率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微血栓数目、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二磷酸腺苷(ADP)水平;出院时、90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总体死亡率。结果 14d时评价56例,死亡4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90d随访终点评价病例数为54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失访1例,死亡1例,均为对照组患者。治疗组DCI发生率、NIHSS评分、微血栓数目在7d、14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7d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F水平在7d、14d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DP水平在7d、14d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计死亡5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脉解痉汤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抑制PAF及ADP活性,减少微血栓的形成,降低aSAH患者DCI发生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改善预后。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颅内动脉瘤 脑脉解痉汤

    【基金】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No.KAB111112K14) 中国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No.20134425120007)

    【分类号】R743.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1],其主要发生机制可能是脑血管痉挛(CVS)、微血栓、扩散性皮层抑制等。我科制定的专方脑脉解痉汤具有活血化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