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护士》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68943
静脉输液技术的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家庭护士》 2008年第1期
     中图分类号:R47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888(2008)1A-0012—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手段,综合医院有50%以上的病人接受液体治疗。良好的输液服务成为病人住院治疗的主要需求,有调查显示,静脉穿刺技术是病人满意的直接标准,而“一针见血”仍然是病人评定静脉输液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广大护理同仁对静脉输液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不少静脉输液的技巧,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现综述如下。

    1 静脉穿刺前的准备

    1.1宜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在临床上。许多久病或老年病人因长期或反复穿刺静脉后。血管受到严重损害而引起静脉炎、静脉硬化甚至闭塞,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罗谷宽等报道,在上肢前臂静脉逆向穿刺输液可达到正常情况下同号头皮针顺向穿刺输液时的漓速。尤其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离心性静脉穿刺不影响穿刺的成功率,而且回血相对高一点。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顺向或逆向进行穿刺,以提高静脉的利用率。另外。静脉穿刺常规以有无回血来判断穿刺成功与否,脱水、休克等病人因血容量不足往往回血不佳或无回血,容易导致判断失误。逆向静脉穿刺时,穿刺方向与静脉回流方向相反,回血可见性高,有助于穿刺成功。
, http://www.100md.com
    1.2良好的静脉充盈度是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 张秀娟通过对手取不同姿势扎止血带对浅静脉充盈度的研究表明,采用手臂下垂扎止血带,手背浅静脉充盈度最佳,尤其适用于手背浅静脉充盈不良或手背浅静脉难找寻的病人。还可以在穿刺部位进行热敷或用热水洗手泡脚,或者扎止血带后,从肢体远心端向近心端推挤静脉,使之充盈。必要时可用对浅表血管有扩张作用的药物在局部皮肤涂擦,如95%乙醇、1%硝酸甘油、25%硫酸镁溶液、2%山莨菪碱溶液等,血管扩张药涂擦后,再用湿热小毛巾置于拟输液部位散分钟,这时浅表静脉一般均可迅速充盈。

    1.3哭闹、躁动不配合小儿的输液方法具体方法:选择血管后。用夹板固定上下关节,消毒皮肤,穿刺,固定头皮针,再加强夹板固定。在静脉穿刺前用夹板固定肢体上下关节,可以有效控制穿刺部位上下关节扭动,避免或减少了穿刺时针头刺穿静脉或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时因躁动、针头滑脱而致穿刺失败。

    2 穿刺静脉

, 百拇医药     2.1行手部静脉穿刺时,病人可不握拳嘱病人手呈放松状态,护士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握住病人被穿刺手的手指,使病人被穿刺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其中拇指应置于所穿刺静脉下方皮肤处,向下绷紧皮肤,使所要穿刺静脉固定不滚动,此时病人手背皮肤绷紧,皮肤及真皮内纤维走向与进针方向一致,这样进针时阻力小、疼痛轻。消瘦病人手背静脉陷于掌骨之间,妨碍进针角度,穿刺时,护士食指自病人掌心撑起指骨间隙,使手背平坦易于穿刺。

    2.2采用直刺法进行穿刺,进针角度不宜太小 因静脉穿刺时的痛觉强度取决于刺激强度、速率、时间及作用面积。穿刺针在血管上方与皮肤约60度角快速进针时,进针角度增大,针头与皮肤表面接触点面积相对减小,皮肤受损范围小,进针压强增加,使进针速度加快,病人痛觉减轻。

    2.3穿刺中做到“稳、准、快”穿刺前评估病人皮下脂肪的厚薄,据此决定进针深度,要以较快的速度准确地直接刺入血管,然后再送针。这样可以减少针在皮下的行程。减轻对皮下组织及神经末梢的刺激,对肌纤维的牵拉及损伤轻,从而减轻病人的疼痛感。总之,在穿刺中应掌握“稳、准、快”这三要点,可以让病人在穿刺中痛觉减轻,甚至感觉不痛。
, http://www.100md.com
    2.4皮下脂肪少、血管弹性差的病人静脉穿刺方法 马晓军等对皮下脂肪少、血管弹性差的病人使用针斜面向下的方法进行了静脉穿刺的实践,在针刺入皮下后,将针口斜面转向下方。对准血管壁(与常规静脉穿刺方法相反)以增大针尖接触血管壁的面积,用针斜面向下压住血管,针头呈15度~20度角向下刺人血管,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度向前送针。送针时将针尖稍抬起,左右晃动缓慢送进,使针尖沿血管壁前进,这样不易刺破血管。比较而言,传统的针头斜面向上穿刺,针尖在血管壁的着力点是点接触,而此种静脉穿刺方法针尖在血管壁的着力点是面接触,针的斜面可以把住血管壁,使血管不易随针尖滚动,此种方法对血管弹性差的病人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2.5 减少静脉穿刺疼痛为了避免穿刺时的疼痛,可在穿刺前用棉签蘸1%利多卡因液涂擦于穿刺局部皮肤面积约4cm×2cm。4min后,按常规方法行静脉穿刺,几乎都可无痛。采用较为粗大的针头进行穿刺时,可用盐酸达克隆湿敷以减轻静脉穿刺疼痛。取达克隆粉剂10g加入1000 mL生理盐水中,制成10%溶液,使用前将大小为4cm×3cm×5cm海绵用制成的溶液浸透(一次约用20 mL),贴敷在要穿刺的部位,再用寸带(小白带)稍加压固定,以免病人活动时脱落。温敷15min~20min后,用5号针头,测试局部皮肤痛觉,病人痛觉迟钝、减轻或消失。此时即可进行常规消毒穿刺,痛觉明显减轻。
, 百拇医药
    2.6 提高静脉穿刺血率的方法 回血是临床上判断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的直观的表现,回血的快慢和回血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葛志红等总结出采用负压法、局部血管扩张法及硝酸甘油加热敷法共16种方法,提高静脉穿刺回血成功率。

    3 固定

    3.1采用斜面向下固定 输液过程中有时会因为针头斜面贴在血管壁上,阻碍溶液顺利输注而导致溶液滴速不畅或不滴,传统处理方法为垫高针尾或变动输液肢体位置,使针尖离开血管壁,这一方法有时会使病人产生不适感。蔡露凤等采用针头斜面向下固定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即在穿刺成功后,以进针后的血管为纵轴,将针柄从右向左缓慢旋转180度,使针头斜面朝下,固定好针头。运用此种方法,病人输液滴速平均增加50%,液体渗出人数减少了90%。

    3.2小儿静脉穿刺病人的固定方法 小儿因哭闹、出汗等原因。头皮针难以固定,也很容易脱落,因此,需要多个点固定来固定。来玉民等用4条胶布(O.8cm×0.7c m)进行固定,第1条、第2条胶布固定传统固定法,第3条胶布一端横贴无菌小棉球于皮肤针眼处,一端同时横贴头皮针塑料管,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在针柄左侧或右侧,第4条胶布一端横贴与第3条胶布重叠固定头皮针塑料,另一端横贴在头皮针向下弯曲的塑料管与皮肤上,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成“s”型。其特点为:第3条、第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于针柄左侧或右侧,形成2个弯曲,缓冲力大;弯曲的曲率小,针头的横向力小,针头以外增加了2个固定点,固定点多针头的稳定性好。
, http://www.100md.com
    3. 3小儿静脉液针头脱出的处理方法 田风娥按常规头皮静脉输液准备用物外。另备2条1.5cm×10cm的胶布上下错开0.2cm~0.4cm重叠贴好备用。在常规穿刺成功后,按常规方法固定好第1条、第2条胶布后,把准备好的2条重叠的短胶布贴于头皮针针尖处上前方的皮肤上(固定前要把该处的皮肤绷紧),然后按常规法或“S”型固定法固定好其他2条胶布即可。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头正中靠前下方的静脉、双侧太阳穴处的静脉、近于耳后较细短的静脉或头皮较松患儿的头皮静脉。特别是用于老人貌的早产儿。可防止因患儿皱眉、眼球上视、耳的活动等原因而致的穿刺头皮针前上方的皮肤皱折,进而起到固定穿刺血管的作用。

    3.4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固定方法 黄素娟提出了大面积烧伤病人输液针头的固定方法:穿刺成功后。将准备好的无菌凡士林纱条(与绷带同宽)环绕于穿刺点,连同针柄之上,然后取无菌方形纱布覆盖于针柄上,外用绷带缠绕2圈或3圈,最后用2条胶布固定于绷带上。使用凡士林纱条,可防止破损创面上的渗出液与绷带粘连,避免拔针时的牵拉疼痛。

    4 拔针

    4.1拔针时注意事项 护士双手要遵照“拨一按”的顺序密切配合。先除去胶布,左手持棉签置于针眼处做好按压的准备,但此时不可按压,须在右手快速拔针的一瞬间,再行按压,避免了边按压边拔针对局部组织和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4.2拔针后 不应只按压皮肤针眼,而应顺着血管走行纵向按压,这样才可将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按压。嘱咐病人按压至不出血,不出血后不可急于用输过液的手着力,否则还会出血。出血性疾病病人按压结束后可做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起止血作用,忌揉。

    (本文编辑 卫竹翠), http://www.100md.com(董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