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549961
艰苦拓荒十余载 播种耕耘盼开花(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日 陈一筠
第1页

    参见附件(704KB,5页)。

     【摘 要】本文从青春期教育的狭义和广义层面,教育内容、价值观、维护少男少女性安全与生殖健康以及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等方面阐述了对我国青春期性教育的看法,并介绍了作者本人在开拓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事业中的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性安全;生殖健康

    在中国大陆,已故总理周恩来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语重心长地嘱咐过卫生部门的几位顶级专家说,要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那场劫难,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以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在中国大陆几乎仍然是一片莽原荒野。除了初中有一门例行公事的“生理卫生”课以外,无论在学校还是社区,几乎没有“性教育”这回事。即使那门“生理卫生”课,也多半流于形式:一来课本中太多的医学的专业名词和图表令学生们头疼,二来担任此门课的老师又不好意思或不情愿加以讲解,“自己去读吧!”,这句话便可以将学生们打发了。当然,在中国大陆尚未开放的那些年代,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社风简朴,人们的一般物质文化生活都难以满足,青少年的“性无知”,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的春风迅速吹遍了社会的各个层面,通讯、出版物、影视媒体等等,更是捷足先登;很快,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引进,带来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矛盾、困难和消极面也逐渐显露出来,从而使国家的行政、教育、文化、法律、卫生保健乃至社会的习俗规范受到严峻挑战。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从政府到民间,各种应对挑战的举措开始有了尝试的空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几位学者带头对青少年性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实践探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另一个促使“性教育”三个字冲出禁区的因素,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的、80年代得到更加开放与普及宣传的计划生育政策包括推广避孕套在内的各种控制生育的手段已是家喻户晓,人们对“性”、“性交”、“生殖”、“避孕”、“流产”等字眼已不再那么讳莫如深了。“性教育”首先通过计划生育系统的工作在成年人中得以展开。

    不过,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04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