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540627
家庭形式、两性关系的历史演变(3)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07年第6期
     不过,要使个人性爱普遍地成为婚姻的基础,只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不够的,还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人们思想文化条件的改善。要使家庭“不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了。私人的家庭经济变为社会的劳动部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的事业;社会同等地关怀一切儿童,无论是婚生的还是非婚生的”。这样对婚育后果的担心就消除了。这种担心在今天成了妨碍少女毫无顾虑地委身于所爱的男子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既是道德的也是经济的因素。而今天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无力做到这一点。加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又“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所以在各个家庭之间、家庭各成员之间的收入还有不同,各家庭的人口数量不同,因而富裕程度也有差别。这样,就不能不影响人们在选择配偶时的经济考虑。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刚从旧社会中脱胎出来,旧的婚姻、家庭观念不可能立即消失。因而,人们在选择配偶时对经济利益及其他派生因素的考虑也是可以理解的,有些人把爱情当商品,或者出现形形色色的买卖婚姻,也就不足为怪了。在农村,婚姻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直接牵涉到当事人双方家庭的经济利益,产生合法子嗣以继承财产仍有必要,因而,旧式婚姻的原则仍然是神圣的。

    5.2 关于离婚

    社会主义的一夫一妻制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