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公众同性恋态度调研试析(1)
【摘 要】 本文首先从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表现、对同性恋的认知、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和个体性取向等四个方面描述了目前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强调了从初次知道同性恋到目前为止,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发生过变化,但其自身对这种变化并没有明显的自我觉知。其次分析了公众同性恋态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环境因素作用于个体态度的模式。最后论述了公众对同性恋的接受存在条件,表现为空间距离、感情距离、心理地位差异、性别差异和性取向差异。
【关键词】 公众; 同性恋; 态度
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正史和野史都有大量关于同性恋现象的记载,如“龙阳”、“断袖”和“娈童”等。但直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同性恋才越来越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医学、性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专业的学者们,对同性恋问题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社会主流文化(包括“官方”的态度)对同性恋“亚文化”也越来越宽容;同性恋人群的各类活动,也从“地下”逐渐转到“地上”。这种深刻的变化,使得同性恋话题和事件在公众中频频上演,公众对同性恋的固有观念也在经受着碰撞。因此,通过社会公众调查的方式了解民众当前对同性恋的真实态度,以及分析不同性取向个体之间的差异,就越发地有意义。基于此,中南社会调查研究所和武汉市社会学学会,于2007年9月在武汉市居民中对同性恋的态度现状展开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在武汉市覆盖的全部区域内进行,调查对象是武汉市22~55岁的居民(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调查样本为300个。调查方法以自填式问卷调查为主,同时辅以深度访谈。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95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