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小考
“同志”这个词在中国古代谈不上常见,但也非罕见。它在先秦文献中已经出现了,《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汉儒郑玄释《周礼》中“朋友”之义,谓曰:“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周礼注疏》卷十)如此,孔子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大致也可以翻译为:“同志们远道而来,见到大家我能不高兴吗?”一日孔子让他的几位弟子各言其志,曾点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听罢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你说得太好了!后来清康熙年间经筵日讲,儒臣在呈给皇帝的讲义中认为曾点喜结同志:“偕我同志,冠者五六人焉,童子六七人焉。少长咸集,薄言出游。……是则点之志如此而已。”(《日讲四书解义》卷八)而这同时也是孔夫子的爱好。就字面含义而言,“同志”的“志”主要应被理解为“志向”,比较宏观开阔,政治色彩是比较浓的。它在政治方面有应用,如谓“鸠合同志,以谋王室”(《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于是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后汉书•卷六十九•窦武传》)等。不过总的来看,古人在政治上对“同志”的使用是有忌讳的。其原因,既为同志则臣下就是在横向地结成小团体,这就有了结党的嫌疑。而在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之下,朋党对于君权是一种干扰因素,必然不会为君主所喜,历代君王都是要求全体臣民必须纵向地完全服从于自己。因此,“君子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是古代政治的一项基本原则,党同伐异、结党营私都是一些很负面的行为表现。汉、唐、宋代分别出现过党锢、党争和党禁,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的专制意识超迈前帝,他亲自主持制定了《大明律》,其中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