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09年第4期
编号:11776356
浅议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爱情理论(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09年第4期
浅议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爱情理论
浅议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爱情理论
浅议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爱情理论

     【摘 要】 数不胜数的诗人、作家或热情讴歌赞美,或理性分析批判,总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爱情的真谛,但对爱情这一奇妙的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因解释得似乎并不深刻。本文总结归纳了社会心理学中最值得关注的四个爱情理论,对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必要的阐释,并对这些爱情理论所表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爱情理论; 评述; 意义

    1 情感两因素理论

    情感两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 of emotion)由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Schachter & Jerome E. Singer(1962)提出,因此又叫做沙克特-辛格理论(The Schachter- Singer theory)。这一理论提出后被广泛地接受。该理论认为情感主要由心理上的唤起(physiological arousal)和认知因素(cognitive factor)所决定[1]。这个理论提出了一个情感经历模型(见图1),此模型取决于对心理刺激做出的反应的认知。这个理论下,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感知特定的情感对象,由此衍生出了一种自发唤起。伴随着这种共同刺激的模式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这种认知允许个体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自己感知效果的具体特点来解释交互式的感情状态。此理论同时也提及了反馈机制的显著性,过去的经历为个人理解和定义他的感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在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推测后,他们还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辅助性命题。

    如果个体对于自我唤起没有合理的解释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