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09年第9期
编号:11811006
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性心理及行为特征(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09年第9期
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性心理及行为特征
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性心理及行为特征
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性心理及行为特征

     量表由30个条目组成,分成三个因子:注意因子(Attention)、运动因子(Motor Impulsiveness)、无计划因子(No-plan)。根据每个条目出现的频度按1-4级评分方法记录(几乎不/从不=1,偶尔=2,经常=3,几乎总是/总是=4),其中11个条目(4,5,13,14,15,16,17,19,20,21,26)为反向计分。问卷总分越高,说明个体的冲动水平越高。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采用SPSS13.0数据软件包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ASPD组与NPD组人口学资料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两组在年龄和教育年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SPD组已婚比例只有15%,NPD组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2 ASPD组与NPD组性心理和行为比较(见表2)

    由表2可知,ASPD组幼小时受到虐待所占的比例为30%,高于NPD组的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次性经验年龄方面,ASPD组低于N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PD组中性罪错犯比例高于NPD组,并且同时与几人交往的比例也高于NPD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2.3 ASPD组与NPD组冲动水平比较(见表3)

    结果显示,ASPD组在BIS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均高于NPD组,但只有BIS总分及运动因子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已婚比例较低,第一次性经历平均年龄为17.23岁,低于非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组(P<0.01),并且常常与多人同时交往。翟书涛[2]认为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在早年即有性活动,表现为淫乱和野恋,对性关系态度轻率。并且认为这类人独身者多,不能维持长久的配偶关系。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上述观点。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以自我为中心,对人缺乏感情,无责任感,不承担义务。他们的行为无计划,往往受偶然动机和本能欲望的驱使。ASPD组已婚比例较低的原因还可能与样本的选择有关,本研究中ASPD和NPD组均为犯罪人群,且盗窃、抢劫、伤害等暴力罪犯占多数,此类人群多为社会闲散人员,无固定工作及收入,常常很难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即使是已婚的罪犯,由于入狱后夫妻关系的改变,夫妻性生活的中断,家庭经济环境的改变等,他们的离婚比例也会增高。金鑫在对罪犯婚姻状况调查时发现犯罪人群的已婚比例为34.26%,低于正常人群[5]。
, 百拇医药
    早年性体验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性虐待会阻碍儿童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在本研究中,ASPD组幼年阶段受到性虐待的比例为30%,高于非反社会人格罪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格正常的神经生化基础是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在某些因素下,人脑的功能会发生紊乱,结构出现缺陷,人格的正常发展可能遭到破坏,发生扭曲,使个体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Martin[6]研究表明,早期虐待行为在多个层次对儿童的脑功能发育产生影响,从HPA轴功能到左侧皮层、海马、杏仁核发育迟缓,再到小脑引部活动减少。本研究还发现ASPD组中性罪错犯比例高于NPD组,这可能与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生活作风轻浮、放荡、两性关系混乱有关。当个体的欲望通过正常途径不能满足时,便会采取非法的手段,比如强奸等,甚至可能出现虐童、施虐等变态的性行为[7]。

    在监禁的环境中,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的性心理及行为表现出极大的特异性[8]。研究发现监狱犯人长期处于渐进条件下,必然也存在性心理问题,主要是同性恋行为的发展以及攻击和臣服为目的之性虐待等[2]。由于性问题(包括同性性心理问题)的隐讳性及缺乏合适的评估监禁环境下罪犯性心理及行为的工具,本研究采用Barret冲动量表评估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的冲动行为,以期能够间接反映他们的性心理及行为状况。结果显示,ASPD组冲动水平较NPD组高,BIS总分及运动因子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的总分越高,说明个体的冲动水平越高,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危险性越大。Holland[9]研究发现暴力攻击及欺凌他人行为(包括强迫暴力性行为)是男性罪犯的在服刑期间的普遍现象,而在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中冲动及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更高[10]。本研究中罪犯大多处于青壮年,性生理机能比较旺盛,而在监禁的环境下,正常的性满足被剥夺,原有的性发泄途径受到完全抑制,从而在量表评分中显示较高的冲动水平。
, 百拇医药
    总之,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早期即有性体验,婚姻状况不理想,对伴侣责任感低,在监禁环境中具有较高冲动性等性心理及行为特点。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性心理及行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①为全面认识反社会人格罪犯的心理及行为特征提供依据。青少年期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性心理教育是青少年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早期即有性体验,对伴侣责任感低,婚姻状况不理想,显示他们的性教育及爱情教育有所缺失。因此有必要加强青少年的性心理教育,塑造健康人格。②罪犯被剥夺了异性性行为的机会,可能会产生同性性行为。而同性性行为是各种性传播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有调查发现监狱罪犯HIV感染率是社会普通人群的5倍。因此,研究罪犯性心理及行为,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是维护国家公共卫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11]。③罪犯性行为通常与监狱内冲动暴力行为相关,加强罪犯性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是减少冲动暴力行为发生地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黄海,李文虎,赵萍.青少年性发展的差异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5,25(1):64-68.

    2 《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362-364.

    3 Yang J., McCrae R.R., Costa P.T. Jr. et al. The cross-cultural generalizability of Axis-II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of two personality disorder assessment instrument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2000, 14(3): 249-263..

    4 Patton JH, Stanford MS, Barratt, et al.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995, 51:768-774.
, http://www.100md.com
    5 金鑫.罪犯婚姻状况调查[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5:51-54.

    6 Martin H. Teichera, Susan L. Andersena, Ann Polcari. et al. The neurobi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early stress and childhood Maltreatment[J].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03, 27:33-44.

    7 刘白驹.性犯罪:精神病理与控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8.

    8 荣繁.性欲型与非性欲型罪犯性心理与性激素对比研究[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1,12(2):31.

    9 Holland D, Ireland JL, Muncer S. Impulsivity, attribution and prison bullying: Bully-category and perpetrator-victim mutua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ychiatry, 2009, 32(2):84-91.

    10 廖坚,王维,唐秋萍.青少年罪犯的人格障碍及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4):423-424.

    11 Tewksbury, R., & West, A. Research on sex in prison during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J]. The Prison Journal, 2000, 80: 368-378.

    [收稿日期:2009-06-29], 百拇医药(吴岩峰 谭钊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