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3790
儒家文化影响性文化(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中国性科学》2010年第4期
     【摘 要】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最主要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从历史来看,似乎儒

    家文化和性文化处于对立状态,但经作者分析研究认为,儒家文化与性文化有许多一致的、相互促进之处。儒家文化影响性文化。

    【关键词】 儒家文化; 性文化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on sex culture

    LIU Dalin, HU Hongxia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Confucian culture plays a predominant role. Historically speaking, it seems that Confucian culture contradicts with sex culture. However, the author'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onfucianism has some in common with sex culture, and they are facilitating each other. Confucianism has some influences on sex cul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nfucian culture; sex culture

    中华文化是丰富而悠久的,诸子百家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绚烂多采。在诸子百家学说中,有许多内容都涉及宇宙和世界是怎么回事,人的一辈子应该怎么过,等等,用现代的语言来说,这都是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些问题,性作为人生的一个主要课题,自然是在研究之列。

    在诸子百家学说中,和性文化关系最密切的是道家。从道家的鼻祖老子开始,就提倡以自然的态度对待性,许多道家的代表人物都提倡房事养生,东汉创建道教的张道陵更是提倡性修炼和房中术,这对中华文化都非常重要,但是,道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占第一位的。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最主要地位的还是儒家文化。自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两千年来,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一直占主流地位,孔、孟成为至圣无上的先师。这种状况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也没有多大改变。截止到2008年,国外建立的“孔子学院”已有近300个,在中国大陆也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孟子》的热潮,这方面出版的书籍的销售量以百万计。

    可是,从历史看来,儒家文化和性文化似乎是处于一个对立面。在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战国至汉、唐,性的风气都较为开朗,性文化较发达,在宋代以后,性的风气就较为禁锢,性文化就趋向衰微了,而这种禁锢与衰微似乎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可是,性是一种人性,如果儒家文化推行性禁锢,扼杀人性,又怎么能被人称道几千年之久,直至今日还久盛不衰呢?

    儒家文化中提倡性禁锢的观点似乎很多,“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歧视妇女的;“男女授受不亲”阻断了男女之间的自由交往;“饱暖思淫欲”颇有点现代人所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的味道;“程朱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更彻底地否定了人性;所以鲁迅愤怒地指出“封建礼教在杀人”了。儒家文化真的和性文化有这么对立吗?它们究竟是此长彼消的,还是有许多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地方呢?可以作一些分析。

    1 “阴阳合一”与“天人感应”

    这是中国古人对宇宙构成、宇宙和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个最根本的看法。古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和阳这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例如天和地、日和月、寒与暑、雌和雄就是这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结合还可以扩大、延伸到对人生的许多方面,例如《易经》中那段很有名的话:“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一句讲的是阳刚,要一往无前;后一句强调阴柔,要宽容,多做好事,把大家带动得起来,这样阴阳结合,事情才能做得好。

    这种理论,使古人十分重视世界万物都要和谐相处,平衡相应——人和人要和谐,男和女要和谐,大自然和人也要和谐。风调雨顺,是大自然的和谐,男欢女爱,是人间的和谐,大自然的和谐会影响到人间的和谐,人间的和谐也会影响到大自然的和谐,而和谐的标志就是阴阳合一,关系平衡。《易经》里有句很有名的话:“天地絪蕴,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只有天和地、男和女、阴和阳平衡了,协调了,世界万物才得以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关于人间的和谐和大自然的和谐会相互影响,中国古代有不少有名的故事。例如梁武帝时,三年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皇帝很着急,几次祈天求雨都无效果,就问大臣为什么,有的大臣告诉他,如今天下阴阳失调,男旷女怨,冲达于天,所以天气也失调了。梁武帝听从了大臣的建议,采取了不少措施以调节婚嫁,果真,不久就降雨了。

    古代还有许多民俗都和“天人感应”、“阴阳合一”有关,例如把性交称为“云雨”、“耕耨”,都是把人的性行为和大自然连在一起。古人提倡野合,认为可以得天地之气,有益于健康。古人还认为女子应去田野分娩,因为可以肥沃土地。“七损八益”认为,在疾风暴雨、大寒大暑、日蚀月蚀、雷电交加之时不可性交,否则会有损健康,如果得孕生子多有残疾,等等。

    当然,“天人感应”不仅仅表现在性方面,如有重大冤情,就会天昏地暗,六月飞雪,三年大旱,也是古人的观点之一。

    这些观点的中心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性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和其他自然现象息息相通,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有益于健康,实现优生。现代气功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吸取天地(大自然)之气以养生,也是出自“天人感应”、“阴阳合一”的理论。

    关于这套理论,中国的道家是最提倡的,而儒家也很重视,如建议汉武帝把儒家学说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也强调按天地之气的规律行房,他说“天气先盛牡而后施精,故其精固”,可见这种理论不仅是儒家文化,而且是整个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2 “礼”是中华性文化的特点之一

    我们进行一些世界古代民族的性文化对比研究,发现中华性文化绝不像古希腊那么浪漫,不像古罗马那么放纵,不像古印度那么神秘,不像古代日本那么粗鲁,而是很讲“礼”,最典型的话是“床上夫妻床下客”,“娘子,小生这厢有礼了”。对性的态度则是“温、良、恭、俭、让”,连在文学方面的性交描述、春宫画中的性交描绘都是那么文雅、温柔与含蓄,和其他民族的性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不能不说是受了儒家文化的很大影响。

    儒家文化很提倡“礼”,“仁、义、礼、智、信”,这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礼”就是一种规矩。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封建礼教扼杀了人性,压迫了人性,可是儒家最初提倡的“礼”却是有它的很大合理性的。夏、商、周是中国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最初阶段,在野蛮时代,上下关系、男女关系以及人与人的交往在很多方面都是无矩可循的,所以一些大圣大贤们把“制礼”即制定规矩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周公旦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后人甚至把夫妻过性生活就称为“行周公之礼”。周公是孔子所崇拜的精神偶像,到了春秋、战国,群雄纷争,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孔子非常着急,极力提倡“克己复礼”,倡导人与人之间要有一套行为规范以约束自己,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社会秩序,这是有很大的合理性的,因为它是一种社会需要。这和封建后世所倡导的封建礼教不完全是一回事,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丢掉了“礼”的合理内核,使“约束”走向极端,就完全变成了谬误了。性的约束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都是必要的,现代所倡导的“性文明”,归根结蒂也就是两个内容:“健康的自由”加“合理的控制”。自由反映出人性的需要,但是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而要健康;控制,或云约束,反映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对于性以及人类的一切行为,社会都要加以控制,但是不能像封建礼教那样控制,控制要合乎人性,要合理。 (刘达临 胡宏霞)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