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勾践设“独妇山”开创营妓之始一说的考证(3)
后三日,复徙军于楠李,斩有罪者三人以徇于军,日:‘其摇心匿行,不当敌者,如斯矣!’……明日,旋军于江南,更陈严法,复诛有罪者五人徇曰:‘吾爱士也,虽吾子不能过也;及其犯诛,自吾子亦不能脱也。’”(《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勾践二十一年》)军法如此严酷,岂能容忍会动摇军心的“其士有忧思者”,因此诸如“诸寡妇女淫洪犯过,皆输此山上。越王将伐吴,其士有忧思者,令游此山上,以喜其意。”的说法,决不可能是勾践雄才大略着眼全局的所作所为,而只能是后世文人仅仅局限于性需求的“营妓说”者的主观臆断。《越绝书》完全否定了后世所谓“独妇山”是勾践把犯有过错寡妇安置在山上供军士娱乐的说法。如果《太平御览》和《日知录》确系引用有“独妇山”内容的十二卷本《吴越春秋》版本相关条文,那么《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虽然都属记载我国早期吴越历史的重要典籍,而且有相当多的内容雷同,但是最早的《越绝书》版本成书年代肯定早于《吴越春秋》;再者,后世公认《吴越春秋》存在较多荒诞无稽的鬼神显灵描述,反映出作者取材时存在的主观臆断,相比之下《越绝书》的求实性较强,可信度应该高于《吴越春秋》。
上述对《越绝书》相关记述的解释是合乎历史逻辑的。勾践在伐吴前把寡妇迁徙到“独山”,说明此举与伐吴密切相关,对于稳定军心和安定后方有着重要战略价值。如果说让有过失的寡妇充当“营妓”,把“独妇山”当成野合的场所,以满足军士的性需求来振奋士气,这就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其理由为:
(一)古代冷兵器战争最重膂力,军士通常应为20岁以上体魄已经发育健全的青壮年。根据越国“女子十七未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