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34629
性别感与性别角色现状与其影响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10年第7期
性别感与性别角色现状与其影响的研究
性别感与性别角色现状与其影响的研究
性别感与性别角色现状与其影响的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揭示了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10年来对现实性别喜恶、性别选择愿望的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变化的社会因素、家庭文化背景、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求助中“亲父或亲母关系”的影响;也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由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文化背景对其性别感及性别认同影响的差异很大。研究得出了: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性别感越来越符合现实性别,但男女生性别差异犹存;在影响其性别感的相关因素中,“亲父关系”的影响非常显著;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大学生“喜欢”自己现实性别以及对自己现实性别的喜恶“无所谓”的比率越高。

    【关键词】 性别感; 性别角色; 影响因素

    1 性别感的变化

    性别感包括性别认同和对性别角色的接受。“性别认同”或“性别自认”是指一个人将自己视为男人还是女人。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生物学上的性别认为是相反的,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人在“性别认同”方面出现混乱[1]。个体的性别认同一般在18个月到3岁间完成,而性别角色的认同则是有先天因素与后天习得等因素构成。在成年期,个体的性别感主要表现为对自己性别角色的接受,或对自己性别的喜恶。

    1.1 文献综述

    西蒙•波娃(1986)认为,许多孩子不愿做女孩而想做男孩的情况,几乎是人类私有制社会以来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差不多所有的男孩(像古代的柏拉图)都宣称决不愿作女孩;而几乎所有的女孩都悔恨没有成为男孩。根据哈佛洛•艾里的统计,100个男孩中,有一个想做女孩,但有75%以上的女孩愿改性做男孩。根据卡尔•皮巴尔的研究,在20个12岁到14岁的男孩子中,有18个人说他们宁可遭受一切厄运,却最不愿做女孩,在22个女孩中,19个想当男孩,理由是:“男孩比较好,他们不必像女孩那样受苦、我妈妈会更爱我、男孩做的事较有趣、男孩较有学习的倾向、男孩可以吓唬女孩子、我不必再怕男孩、男孩比较自由、男孩的游戏好玩、男孩不需为衣服烦恼……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