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133770
中医性学的一片天地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11年第9期
     李曰庆(1946-),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学位分会主席,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性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临床版)》副主编、《中国性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委等职。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院长。长期从事泌尿外科、男性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能熟练应用中西医两法诊治前列腺疾病、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性传播疾病、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去日本、法国、韩国、捷克、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受到欢迎。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以及《实用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学》、《男性不育》、《中西医结合不育与不孕研究新进展》、《前列腺疾病临床荟萃》、《性功能障碍研究新进展》、《女性性功能障碍诊疗学》等书,发表论文50余篇。培养博士生24名,硕士研究生5名,指导博士后3名。

    中医性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之苑中的奇葩。中医性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性心理、性生理、性病理、性技巧、性保健和性医疗的一门科学。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以中医理论认知和分析性与生殖及两性的关系变化;以辨证论治、中药、针灸、按摩等为基本手段,诊治与性有关的疾病。此外,中医性医学与西方性医学相比,房室养生学、中医性药学等更是中医性医学所特有的内容。
, http://www.100md.com
    中医性学和我国古代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是随着古代文明的产生、衍变而发生、发展的。它肇始于上古,发展于秦汉,兴盛于晋唐,衰落于宋元,隐没于明清。

    《黄帝内经》不仅阐述了男女性器官的解剖、性生理、性功能、性保健等方面的理论,而且总结了男女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提出了房事养生的方法。《素女经》、《玄女经》、《玉房秘诀》等一大批性学专著,充实了中医性学的理论和经验。这些著作大都竭力倡导提高行房技巧以增进男女行房的乐趣,使双方都在性生活中达到神和意畅的境界。并认为性生活不可过于频繁,放纵情色有损健康,但故意抑制性欲也对身体不利;许多性功能障碍都可以通过气功导引、改变性交体位来治疗。时至今日,这些方法依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晋唐时期年丰物庶、学术昌明,中医性学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如《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等书,对性医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不仅治疗性疾病的方法有所增加,而且许多方法有所突破。宋元时期,程朱理学风行,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致使性学发展顿遭压抑和排斥。明清时代提倡心学,受“破心中之赋”思想影响,政府采取禁锢性欲政策,桎梏了性学的发展。尽管古代中医性学发展缓慢,道路曲折,但其对促进性生活和谐、优生优育、防病疗疾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的精华部分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政策支持下,在中国性学会的组织下,中医性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大中医性学工作者初步总结了我国古代性学的有关成就,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实验相结合等多方面对中医性学做了不少新的探索与尝试,并先后培养了大批高层次性学人才。其中《中国性科学》杂志成为了宣传中医性学、促进中医性学交流与发展的一片天地,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正确性知识、普及中医房事养生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性医学是中国性学的特色与优势,继承和创新是我们中医性学工作者的光荣责任。坚持发展中医性医学,才能更好的突出中国性学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性学!,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