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几种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及其在安全性行为倡导上的应用(2)
2.2健康信念理论模式在安全性行为方面的应用有研究者主张,若要公众在性行为过程中,正确持续地使用安全套,则必须有系统性地加强公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并且提高预防性病、艾滋病感染能力的信心,让公众确实正确科学地掌握安全套使用的实施过程,并对正确实行有把握。同时,需要协助安全套使用者进行技能训练,态度调整,发展自我保护知觉、言辞与行为技能,以及通过创造一个支持的社会环境来增加安全套的接受度,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健康态度与行为改善。可以说,这个理论模式迄今仍然是公共卫生系统预防性病、艾滋病最常用的理论指导,大量的安全套推广项目都是依据这个理论模型设计出来的。
还有研究者指出,在健康信念模式中,知觉疾病罹患性(易感性)对安全套的使用最有解释力。比如,知觉疾病的易感性能有效地预测初次伴侣选择、性伴侣数量以及性行为的改变;同时,研究也发现知觉行动障碍(对疾病不知觉)与初次伴侣的选择间有负向的关联,但是与性行为期间安全套的使用并无显著的关联性。但有些研究者指出知觉疾病严重度才是主要导致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亦即当个体感觉某种疾病对其有重大威胁时,此信念即开始促使个体产生行动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所以,对于性病、艾滋病预防的宣传倡导,可详细说明各项性传染病如何传染、症状为何、可能造成身心的影响、采取哪些保护性行为对预防性传染病有帮助以及罹患性传染病可能需要耗费的时间与金钱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