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社会因素对中医妇产科学发展的影响(2)
自宋代《十产论》之后,涉及产科的很多书籍基本上都着重于总结辨证论治以及用药的经验。明代医家针对难产虽然用药经验丰富,如《本草纲目》中“凤仙子二钱,研末”\[11\]用于产难催生,但在处理手法上没有更大的突破。在明代中后期涌现出一大批妇科学代表著作如《妇科撮要》、《校注妇科良方》、《万氏女人科》、《广嗣纪要》等,而产科学的著作却寥寥无几,只有成书于1618年的《产鉴》可作代表,其记述了妊娠及产前诸证、临产须知、分娩中异常情况处理及产后诸证治疗。另外,原先妇产科书编写体例为:胎、产、经、带,如《金匮要略》、《脉经》、《千金方》等,到明代则变成经、带、胎、产的顺序。然而同一时期,以男性医生及男性助产士为王室成员接生为标志,欧洲的产科开始由经验向医学转变,在中国可以说是由医学倒退回纯粹经验,没能更好地发展。究其原因可能是一则男性医者碍于礼法普遍缺乏产科经验,二则实际能参与产科实践的稳婆、产婆,很少能接受教育,像万全在《幼科发挥》中提出的“以火燎而断之”、“以火烙之”等断脐法,她们普遍不能了解到,所以以她们过低的文化素质不足以发展产科,而且虽然女性医者对女子的生理病理更为熟悉,能通过实践经验增长医术,但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她们因女性身份而经常被看轻,不能掌握话语权,故少有论著问世。封建保守的思想虽然在明代后期遭到谴责,但是终究是主流思想,并且深深地阻碍了产科学的发展。2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医学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明代初期,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和扶植工商业,实行了一些新的改革,社会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造船术的发展和郑和的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往来和中外医学科学的交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