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及术后生活质量分析(1)
[摘要]目的:探究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于2008年8月至2014年1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患者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例使用镇痛剂,无切口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2例使用镇痛剂,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疼痛时间均显著较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切口感染及脏器受损现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进一步加速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关键词]阴式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疗效;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3.4+2 [文献标志码]A
子宫肌瘤是发生在女性子宫内的肿瘤,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病之一,患者通常伴有子宫出血、腹部包块、下腹疼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贫血等临床症状。由于患者子宫内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故子宫肌瘤也称为纤维肌瘤或者子宫平滑肌瘤。目前,治疗子宫肌瘤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聚焦超声治疗,但手术治疗是较简单便捷同时疗效较高的治疗方式,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均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我院欲探究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特进行对照试验。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08年8月至2014年1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完成,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且经B超检查子宫肌瘤直径>5cm;患者均有子宫切除指征;无严重盆腔疾病,无恶性肿瘤患者;无心、肝、肾等方面严重疾病患者。67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40岁,最大的64岁,患者均有怀孕史,孕次在1~7次,体重在51-72kg。其中,有过腹部手术史患者33例,合并贫血患者2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3例,单侧卵巢囊肿患者18例,双侧卵巢囊肿7例,子宫腺肌症患者24例,宫颈上皮内瘤1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5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孕次、贫血及腹部手术史例数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在术前1d对患者阴道进行冲洗后,常规消毒、清洁肠道,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连续硬膜外麻醉后,于腹部正中耻骨处做横向切口,仔细探查子宫及周围附件,切断韧带及子宫膀胱腹膜反折,游离子宫体,稍稍用力提拉子宫,将膀胱推至宫颈外口,缓慢推开输尿管,将阴道前穹窿与子宫分离开来,提起宫颈,切除子宫,常规缝合切口,留置导尿管,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3d。观察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体位,取膀胱截石位连续硬膜外麻醉后,用双钩钳夹住子宫颈,在阴道前壁注入1:100的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100mL,切开前后阴道壁,分离出宫颈与膀胱间隙,宫颈与直肠间隙,将膀胱下推,直肠下推到盆腔腹膜处,切断子宫骶韧带,同时切断子宫静脉,暴露出子宫动脉,夹断子宫动脉,先剔除出巨大的肌瘤,缩小子宫体积,再将子宫体翻转,经阴道取出子宫,结扎圆韧带;检查是否损伤内脏,有无内出血,仔细缝合腹膜,缝合阴道前后壁和阴道残段:在创面覆盖无菌纱布,并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术后留置导尿管,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3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时间等恢复情况,统计并分析比较患者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和切口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选择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设α=0.05,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2.37±32.54)mL,对照组患者出血量较多,平均为(148.72±56.15)mL,观察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疼痛时间明显较短,住院时间平均(5.73±1.92)d,术后恢复快,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较长,平均住院时间为(9.86±2.43)d,恢复慢,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镇痛剂使用例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例使用镇痛剂,无切口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2例使用镇痛剂,4例患者切口感染,2例患者出现腹部器脏受损现象,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并发症较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的肿瘤之一,通过诊断性刮宫、盆腔检查或者超声检查等手段可以确诊。子宫肌瘤是由于患者子宫内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所引起的,故临床上也称作纤维肌瘤或者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一般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下腹疼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贫血等临床症状。目前对于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数据显示:子宫肌瘤可能与正常细胞突变、性激素紊乱和局部因子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手术治疗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只摘除肌瘤,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能力,良性肿瘤无恶变趋势的患者,而子宫肌瘤症状明显,情况恶化,特别是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一般采取子宫切除术治疗。 (王清平 张慧)
[关键词]阴式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疗效;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3.4+2 [文献标志码]A
子宫肌瘤是发生在女性子宫内的肿瘤,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病之一,患者通常伴有子宫出血、腹部包块、下腹疼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贫血等临床症状。由于患者子宫内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故子宫肌瘤也称为纤维肌瘤或者子宫平滑肌瘤。目前,治疗子宫肌瘤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聚焦超声治疗,但手术治疗是较简单便捷同时疗效较高的治疗方式,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均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我院欲探究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特进行对照试验。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08年8月至2014年1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完成,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且经B超检查子宫肌瘤直径>5cm;患者均有子宫切除指征;无严重盆腔疾病,无恶性肿瘤患者;无心、肝、肾等方面严重疾病患者。67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40岁,最大的64岁,患者均有怀孕史,孕次在1~7次,体重在51-72kg。其中,有过腹部手术史患者33例,合并贫血患者2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3例,单侧卵巢囊肿患者18例,双侧卵巢囊肿7例,子宫腺肌症患者24例,宫颈上皮内瘤1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5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孕次、贫血及腹部手术史例数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在术前1d对患者阴道进行冲洗后,常规消毒、清洁肠道,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连续硬膜外麻醉后,于腹部正中耻骨处做横向切口,仔细探查子宫及周围附件,切断韧带及子宫膀胱腹膜反折,游离子宫体,稍稍用力提拉子宫,将膀胱推至宫颈外口,缓慢推开输尿管,将阴道前穹窿与子宫分离开来,提起宫颈,切除子宫,常规缝合切口,留置导尿管,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3d。观察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体位,取膀胱截石位连续硬膜外麻醉后,用双钩钳夹住子宫颈,在阴道前壁注入1:100的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100mL,切开前后阴道壁,分离出宫颈与膀胱间隙,宫颈与直肠间隙,将膀胱下推,直肠下推到盆腔腹膜处,切断子宫骶韧带,同时切断子宫静脉,暴露出子宫动脉,夹断子宫动脉,先剔除出巨大的肌瘤,缩小子宫体积,再将子宫体翻转,经阴道取出子宫,结扎圆韧带;检查是否损伤内脏,有无内出血,仔细缝合腹膜,缝合阴道前后壁和阴道残段:在创面覆盖无菌纱布,并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术后留置导尿管,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3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时间等恢复情况,统计并分析比较患者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和切口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选择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设α=0.05,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2.37±32.54)mL,对照组患者出血量较多,平均为(148.72±56.15)mL,观察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疼痛时间明显较短,住院时间平均(5.73±1.92)d,术后恢复快,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疼痛时间较长,平均住院时间为(9.86±2.43)d,恢复慢,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镇痛剂使用例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例使用镇痛剂,无切口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2例使用镇痛剂,4例患者切口感染,2例患者出现腹部器脏受损现象,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并发症较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的肿瘤之一,通过诊断性刮宫、盆腔检查或者超声检查等手段可以确诊。子宫肌瘤是由于患者子宫内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所引起的,故临床上也称作纤维肌瘤或者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一般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下腹疼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贫血等临床症状。目前对于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数据显示:子宫肌瘤可能与正常细胞突变、性激素紊乱和局部因子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手术治疗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只摘除肌瘤,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能力,良性肿瘤无恶变趋势的患者,而子宫肌瘤症状明显,情况恶化,特别是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一般采取子宫切除术治疗。 (王清平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