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快车.百岁养生》 > 2014年第6期
编号:12812288
咱们老祖先怎么吃?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健康快车·百岁养生 2014年第6期
     咱们老祖先,从“神农尝百草”那时候开始,就创立了“食药同源、膳药同功”的养生理念。到如今食疗养生的全民追捧,也就是所谓的“寓医于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历代中医药典籍中,有不少关于食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等方面的记载。殷代厨师出身的宰相伊尹,还从烹饪时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想到中药也可以复方熬制,从而达到了提高疗效之目的。古语“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说明生姜与桂枝不仅可以用作调料,也是解毒发汗的可行药物。

    对于中式菜肴的评价,包括“色、香、味、形、器、效”6个标准,缺一不可,“效”指的就是食疗效果。古人对食物功能的观察由来已久。《淮南子》里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记述了茶叶的解毒功能。在周代,“食医”已成为制度,他们负责“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其原则着眼于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体功能的协调、主张合理杂食,根据季节与节令的气候变化调整食物;注重味型与季节的呼应;强调进食者食欲与体质的关系。

    读者朋友可能还不知道,其实早在先秦时代,医生和厨师之间配合的就很默契。此后,历代医家都倡导食疗,将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皮、肉、骨、脂、脏巧妙搭配,既能滋补强体,又能疗疾祛病。燕窝粥、人参鸡、虫草金龟、枸杞鸭子等,都是著名的药膳;“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膳食理念。“药补不如食补”、“凡膳皆药”的食疗观代代相传,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过,食疗养生并非指治疗疾病,而是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东晋的葛洪主张“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元代饮膳御医忽思慧提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和“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的养生观。

    毛泽东主席,对食疗养生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曾经对当时的国家卫生部领导说:“先到厨房,后到药房”,仅仅八个字,却明确指出了食疗养生的重要意义,也体现了对几千年老祖先“寓医于食”理念的弘扬传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