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求医问药》 > 2013年第4期
编号:12355588
莫言的养生之道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求医问药》 2013年第4期
     莫言1955年生,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幼年时在家乡的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务农多年。1981年,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著有《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四十一炮》、《蛙》等一系列乡土作品。2011年,他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在生活中,莫言是一个低调的人。他始终保持着农民的质朴,推崇简单平淡的生活。“一把紫砂壶,二两明前茶,独坐一斗阁,思绪到天涯”就是莫言平淡生活的写照。那么,莫言对生活和健康有哪些卓见呢?

    1.享受孤独 莫言认为,在孤独中生活过的人才能发现人生的广阔与深邃。“学会孤独、享受孤独”正是浮躁喧闹、急功近利的当代人最需要的精神良药。可以说,莫言的灵魂一直行走在“极少有人去的地方”。在上小学5年级时,他因“文革”辍学,回家务农。此后,由于家庭成分及贫穷的原因,莫言长期受到周围人的排斥、侮辱和伤害,并为饥饿、孤独、恐惧所困扰。但是,少年时的莫言却从这样的生活中获得了快乐。在野外放牛时,他经常从牛背上仰望蓝天、白云和飞鸟,感受漠漠旷野的高远气息,享受一个人独处的闲适。莫言的启蒙刊物是一套《国学通史简编》。这本书是莫言苦苦恳求母亲,用5元钱从急需用钱的邻居手里买到的。在牛背上,孤独的莫言把这套书读了无数遍,萌生了进行文学创作的想法。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期间,莫言常在晚上大家都睡着以后,偷偷溜到水房里,顶着一个60瓦的灯泡写小说。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就是这样产生的。在高密的老家居住时,他将卧房搬到了屋顶的小阁楼里,并将这个阁楼取名为“一斗阁”。“一斗阁”虽然非常狭窄,莫言却感到甘之如饴,并在那里写出了很多作品。莫言是迄今仍坚持用手写作的作家之一。他在创作《生死疲劳》时,仅用43天就写完了50万字的初稿。但他指出,创作小说所需的构思和素材往往需要几十年沉寂岁月的积累才能得到。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说自己之所以能得奖,是因为他“对人性有最纯真的认识”。在获奖前的一个月内,他进入“闭关”状态,每天只将自己的手机开机5分钟。在获奖后接受采访时,他说:“我确实会因获奖而出现一些情绪效应,但很快就会消失。这是因为,文学创作不是运动,而是高度个体化、个性化的劳动。作家应该安静地思考和工作,任何热闹都应是短暂的。与之相反的是,现代社会就像是一片喧嚣的海洋,很多人都浮在海面上拼命地往前游,根本静不下来,慢不下来。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潜到深海,享受着虽然孤独、沉寂但却更为广阔、更为丰饶的空间和营养。”

    2.确保“3个健康” 莫言说:“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快乐与痛苦交织的过程。写小说,尤其是写长篇小说既会消耗脑力,也会大量地消耗体力,因此作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他认为,人的健康可以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魂健康”3个层次。人们若没有健康的心理和灵魂,其身体的健康状况必然每况愈下。因此,心理健康和灵魂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3.生活应该悠着点,慢着点 莫言在博客里写道:“如今,过剩的加工食品已经使人们遗忘了食物的真实滋味。人们只有在身处沙漠中时,才会明白水和食物比黄金钻石更珍贵。对财富、科技、权势的贪欲使人们失去了许多生活情趣,并常使自己陷入危机之中。”莫言指出,人们若要获得健康,就应在生活中“悠着点,慢着点”。也许,人们只有保持对生活的“饥饿感”,才会使自己的感觉更健康、更敏锐。, 百拇医药(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