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求医问药》 > 2014年第1期
编号:12571284
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求医问药》 2014年第1期
     我国古典医学巨著《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观点,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春夏阳气旺盛,反倒要“养阳”,而秋冬阴气渐长,反倒要“养阴”,这似乎有悖阴阳平衡的养生大道。

    其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应用了古汉语当中互辞的修辞方法,需“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即上下两句,看似各说两件事,互不相干,实则前后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理解其含义时,要综合双方,不能偏执一面,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此句即言:擅长养生之人,应当根据四时调理阴阳,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一片新生繁茂的景象。此时,也正是人体的阳气生长之时。因此,人们一方面应该适当地晚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多进食大葱、生姜、豆芽、秧苗尖等舒展阳气的食品,心态上宜开朗外向,以使阳气能够顺应季节和天气的变化,从而升发调达。另一方面,按照阴阳互根的原则,阳气若要生发,必须有阴液的补充才能够使机体的阳气、阴津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维持平衡。因此在酷暑炎热之时,人们应隐居避暑,保护阴津,避免因过汗而损伤津液,同时增加饮水量,多摄入具有滋阴生津功效的蔬菜瓜果,以促进阳气的生发,为阳气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此外,人们在夏季不应恣意贪凉饮冷,以避免体内的阳气消耗过大。

    秋冬之季,天气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万物都趋于收藏的状态。因此,人们应补充阴精,使阴精积蓄,培补肾元,才能骨健髓充,使元神得养。此外,人们更应固护阳气,养成早睡早起(日出即起)的好习惯,并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以保护消减的阳气,使阳气不至外泄。同时还应多摄入羊肉、韭菜、干姜、肉桂等具有温阳功效的食品,在心态上应保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以使阳气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与阴液保持平衡。

    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观点是中医养生之道的概括,也是中医顺应四时的阴阳变化,调节阴阳,追求生命平衡之真谛的完美诠释。, 百拇医药(曹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