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初论
中药的发展史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与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的若干特点。中药的发展史跟人认识事物过程是一致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逐步形成理论,通过理论再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中药的发展经历了数个认知阶段:第一,感性认识阶段,我们的祖先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个阶段主要在秦代以前。第二,理性认识的初步阶段,秦汉时期出现了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龙本草经》,简要论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等理论。第三,理性认识的深化阶段,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神龙本草经》基础上撰写《本草经集注》,首创了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第四,理性认识上升为理论并指导人们实践的阶段。隋唐时期,首次依靠国家和行政力量对本草整理,产生第一部官修本草《新修本草》,首创按临床功效分类法。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首创各药后附列方剂以相印证,医药紧密结合。第五,实践基础上丰富和修正理论阶段。金元时期,发展了医学经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第六,理论大成阶段,明代李时珍系统总结了16世纪前的药学成就,写出了对古今中外有着巨大影响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在此基础上,专题本草也有了较大发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