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百年老药 规范使用
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呈高发态势,积极预防是关键,百年老药阿司匹林颇受重视,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如何规范使用,值得关注。
由来已久百年余
早在160年前(1853年),法国人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第一个合成了稳定的乙酰水杨酸盐即后来被命名的阿司匹林,可惜在当时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45年后的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再次合成了这种乙酰水杨酸盐,并用它为自己的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翌年即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故人们将1899年3月6日的这一天,定为它的诞生日。德国制药业巨头拜耳为阿司匹林申请专利后开始了大规模生产,这种小小的白色药片的产量令人吃惊,为无数人解除了痛苦,成为人类医药史上的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
抗栓治疗建奇功
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因此,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20年来,国际上先后进行了10余项心肌梗死(MI)的抗血小板治疗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心肌梗死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减少其后的病死率、再梗死率。因此,所有无禁忌证的患者,不论有无明显症状均应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只要没有禁忌证,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此后应当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阿司匹林过敏者,氯吡格雷替代。因胃肠道损伤不能耐受者,建议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显身手
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总胆固醇水平、超重与肥胖、糖尿病和吸烟等即一级预防,能有效降低脑卒中(中风)、冠心病的发病率。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首先要对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进行评估,然后依据患者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不健康饮食、吸烟、过度饮酒、缺少运动、生活不规律及精神紧张等危险因素,进行一个粗略估计,符合一个危险因素就加5分。一个人如果10年内发生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梗或中风的绝对危险在10%以下,属于低危人群,介于10%~20%之间的,是中危人群,超过20%,就属于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包括:
①降低人群的血压水平,控制高血压病;
②合理的膳食营养,避免体重超重、血脂升高,治疗高脂血症,降低人群的血脂水平;
③戒烟,任何种类的烟及吸烟方式都是有害的;
④积极治疗糖尿病;
⑤不要将饮用水软化;
⑥避免精神紧张、激动,生活要规律化,要有适当的体力活动;
⑦减少钠盐的摄入;
⑧血栓事件的预防。
对于血栓事件的预防,主要应用抗栓药物,目前最主要的抗栓药物就是阿司匹林。高血压最适治疗研究(HOT研究)结果发现,阿司匹林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有益: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减少15%,心肌梗死发生危险降低36%,而脑出血的发生率并未增加。阿司匹林对高危患者的效益风险比明显高于所有患者。其他研究也发现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脑梗死发生率。除高血压病患者外,糖尿病患者,如果伴有心脑血管高危因素,应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莫忘记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也不例外。有一项研究蛮有说服力,在研究中, 3350位中年男女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每天给予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另一组则对比服用一种“虚拟药丸”(就是不含特殊治疗药物的“假药”)。经过8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这两组人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没有太大差别,引起死亡的原因也都基本相同。然而,服用阿司匹林的那一组发生严重内出血的比例为2%,这一比例在另一组为1.2%。
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获益大于风险。因此,健康人每天这样服用阿司匹林会有出血危险,因此不支持这种做法。我们的建议是,对于低危人群,危险评分10分以下者,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中危人群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例如减肥或者戒烟,若仍降不下去,才需服用阿司匹林,对于高危人群,20分以上者则必须服用阿司匹林。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预防心血管风险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出血带来的风险。如果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采用有效方式,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选用肠型制剂,尽可能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则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规范使用五要点
总之,规范使用阿司匹林,应当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①该用就用:一项统计资料让人担忧,我国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还不到15%,远低于美国的95%以上!因此,必须强调在所有有适应证的患者中,都应使用阿司匹林。
②避免滥用:要特别提醒大家,阿司匹林是药品,不是食品,也不是保健品,不提倡健康人群未遵医嘱滥用此药。
③合适的剂量:小剂量100mg/d(75~150mg/d)阿司匹林长期服用,能够获得相对最佳的耐受性和疗效,增加阿司匹林的剂量(>150mg/d)并没有增强其抗血小板的功效,不良反应反而增加;而剂量过小(<75mg/d)时,疗效则不确定。因此,阿司匹林长期应用(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最佳剂量为75~150mg/d。而在血栓急性期,则须应用阿司匹林300mg/d。
④足够的疗程:如无禁忌证阿司匹林需终生服用,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往往半途而废,造成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频发,令人痛心。
⑤规避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上消化道,选择最佳的肠溶剂型,或合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都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好办法。, 百拇医药(江凤林)
由来已久百年余
早在160年前(1853年),法国人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第一个合成了稳定的乙酰水杨酸盐即后来被命名的阿司匹林,可惜在当时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45年后的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再次合成了这种乙酰水杨酸盐,并用它为自己的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翌年即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故人们将1899年3月6日的这一天,定为它的诞生日。德国制药业巨头拜耳为阿司匹林申请专利后开始了大规模生产,这种小小的白色药片的产量令人吃惊,为无数人解除了痛苦,成为人类医药史上的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
抗栓治疗建奇功
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因此,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20年来,国际上先后进行了10余项心肌梗死(MI)的抗血小板治疗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心肌梗死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减少其后的病死率、再梗死率。因此,所有无禁忌证的患者,不论有无明显症状均应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只要没有禁忌证,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此后应当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阿司匹林过敏者,氯吡格雷替代。因胃肠道损伤不能耐受者,建议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显身手
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总胆固醇水平、超重与肥胖、糖尿病和吸烟等即一级预防,能有效降低脑卒中(中风)、冠心病的发病率。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首先要对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进行评估,然后依据患者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不健康饮食、吸烟、过度饮酒、缺少运动、生活不规律及精神紧张等危险因素,进行一个粗略估计,符合一个危险因素就加5分。一个人如果10年内发生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梗或中风的绝对危险在10%以下,属于低危人群,介于10%~20%之间的,是中危人群,超过20%,就属于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包括:
①降低人群的血压水平,控制高血压病;
②合理的膳食营养,避免体重超重、血脂升高,治疗高脂血症,降低人群的血脂水平;
③戒烟,任何种类的烟及吸烟方式都是有害的;
④积极治疗糖尿病;
⑤不要将饮用水软化;
⑥避免精神紧张、激动,生活要规律化,要有适当的体力活动;
⑦减少钠盐的摄入;
⑧血栓事件的预防。
对于血栓事件的预防,主要应用抗栓药物,目前最主要的抗栓药物就是阿司匹林。高血压最适治疗研究(HOT研究)结果发现,阿司匹林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有益: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减少15%,心肌梗死发生危险降低36%,而脑出血的发生率并未增加。阿司匹林对高危患者的效益风险比明显高于所有患者。其他研究也发现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脑梗死发生率。除高血压病患者外,糖尿病患者,如果伴有心脑血管高危因素,应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莫忘记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也不例外。有一项研究蛮有说服力,在研究中, 3350位中年男女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每天给予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另一组则对比服用一种“虚拟药丸”(就是不含特殊治疗药物的“假药”)。经过8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这两组人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没有太大差别,引起死亡的原因也都基本相同。然而,服用阿司匹林的那一组发生严重内出血的比例为2%,这一比例在另一组为1.2%。
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获益大于风险。因此,健康人每天这样服用阿司匹林会有出血危险,因此不支持这种做法。我们的建议是,对于低危人群,危险评分10分以下者,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中危人群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例如减肥或者戒烟,若仍降不下去,才需服用阿司匹林,对于高危人群,20分以上者则必须服用阿司匹林。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预防心血管风险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出血带来的风险。如果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采用有效方式,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选用肠型制剂,尽可能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则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规范使用五要点
总之,规范使用阿司匹林,应当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①该用就用:一项统计资料让人担忧,我国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还不到15%,远低于美国的95%以上!因此,必须强调在所有有适应证的患者中,都应使用阿司匹林。
②避免滥用:要特别提醒大家,阿司匹林是药品,不是食品,也不是保健品,不提倡健康人群未遵医嘱滥用此药。
③合适的剂量:小剂量100mg/d(75~150mg/d)阿司匹林长期服用,能够获得相对最佳的耐受性和疗效,增加阿司匹林的剂量(>150mg/d)并没有增强其抗血小板的功效,不良反应反而增加;而剂量过小(<75mg/d)时,疗效则不确定。因此,阿司匹林长期应用(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最佳剂量为75~150mg/d。而在血栓急性期,则须应用阿司匹林300mg/d。
④足够的疗程:如无禁忌证阿司匹林需终生服用,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往往半途而废,造成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频发,令人痛心。
⑤规避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上消化道,选择最佳的肠溶剂型,或合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都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好办法。, 百拇医药(江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