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2816055
把脉中药之“病”(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日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3年第12期
     一因素:种收

    中药的栽培和养殖与药材质量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中药质量的源头。中药材生长的环境、光照、气候、水分以及土壤等等因素都会给中药材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偏差。如河南焦作产的地黄与浙江产的地黄,其所含的主要成分环烯醚萜类就相差甚远;主产于青海、甘肃的大黄与产于黑龙江双城的大黄,两者所含的鞣质含量不同,前者对离体肠管具有兴奋的作用,而后者则会呈现出抑制的作用,虽然属于同一种药物,但两者的药效却大相径庭。因此,古人有“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的说法。还有栽培地土壤若受到重金属污染等可能造成重金属超标等。

    此外,中药材在合理的季节采收也会给药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在采集中药材时,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时间也不同。必须依据植物“春生、夏长、秋实、冬藏”的生长规律以及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来选择最佳的采摘时节。通常情况下根及根茎类的植物药材宜在秋、冬季或者是早春采摘,茎叶类的药材宜在植物生长最茂盛或者是开花季节采摘,花类的药材则应该在含苞欲放的晴天早晨采摘,果实类的药材则应该在成熟或者是初熟的时候采摘,树皮、根皮类的药材应该在春、夏时节剥取等等,因为在最适宜的季节,才是药材有效成分最多的时候。

    二因素:加工

    明代《本草蒙荃》指出:“凡药制造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