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292994
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刘自波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另予以低分子肝素5000U/d皮下注射,连续7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半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均有明显好转,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日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绞痛;不稳定型;低分子肝素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19-02

    冠心病目前是我国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l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状态,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容易引起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因此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来延缓冠心病的病程进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值得每位心内科医师探讨。近年笔者在临床中使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UAP,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我院住院的UAP患者93例,临床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0年12月制定的标准[1],其中男68例,女25例,患者年龄最小47岁,最大76岁,43例合并有高血压病史,14例合并有糖尿病史。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对纳入观察的病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排除半年内有脑出血史,消化道溃疡史,严重贫血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对临床所用药物过敏者。最后纳入观察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绞痛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等治疗,对其中的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合并症患者均给相应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另予以低分子肝素(规格:0.5ml:5000U,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233)5000U/d皮下注射,连续7d。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住院接受治疗半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日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发作平均持续时间,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及心率、血压、动态心电图,并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参照姜氏[2]文章中所报道:显效:胸闷、胸痛消失,2周内未再发作,ST段恢复50%以上,T波恢复直立;有效:胸闷、胸痛缓解或消失,2周内仍有心绞痛发作,但频率减少2/3或2/3以上,ST段恢复50%以上,T波双向或变浅;无效:胸闷、胸痛稍缓解或未缓解,仍反复发作,ST段未恢复,甚至加重或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1.5 统计方法:两组计量资料以 ±s表示均数±标准差,完全随机设计的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随机分组的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所有临床资料数据由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见表2。

    心绞痛发作次数(次/d)7.4±2.51.9±1.1△△▲7.2±2.83.1±1.6△△

    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min)15.3±6.32.9±1.7△△▲▲14.9±6.85.2±2.8△△

    注:①各组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P<0.01;②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结果表明:①不管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经内科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均较好;②治疗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说明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3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半月后的疗效情况,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等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机体用力、血流冲击、炎症等因素导致冠状动脉斑块边缘破裂或出现裂隙,使得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并堵塞微血管;随后冠脉管腔狭窄,导致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所致。因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除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ACEI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显得十分重要。低分子肝素可以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既能起到抗凝的治疗目的,又能改善心肌血供[3]。本研究中,82例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心绞痛发作情况均有明显好转,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日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加入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更好的控制心绞痛症状。从整体疗效来看,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差异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整体疗效还是优于对照组。另观察发现治疗组有2例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部位出现轻微淤斑,l例齿龈出血,但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病例,这说明加入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