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93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病理分型为:良性粘液型77例,占82.8%,良性非粘液型6例,占6.5%,恶性肿瘤10例,占10.7%。88例患者患者仍存活,2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12个月死亡,3例患者于术后2年10个月后死亡。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少见,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手术,良性肿瘤效果较好,恶性肿瘤手术效果差。
【关键词】原发性心脏肿瘤;手术;治疗效果
93 patients with clinical features of primary cardiac tumor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Lin Yiping
【Abstract】Objective: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rimary cardiac tumors and surgical treatment.Methods: Select January 2000 ~ June 2010 93 cas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cardiac tumo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 According to pathological type were: 77 cases of benign mucinous type, accounting for 82.8%, 6 cases of benign non-mucinous type, accounting for 6.5%, m alignancy in 10 cases, accounting for 10.7%. Patients 88 patients were alive and 2 patients after 8 months in the 12 months of death, 3 patients 2 years after operation 10 months after the death.Conclusion: Clinical rare primary cardiac tumors, once diagnosed, should be immediate surgery, benign tumors better, m alignant tumors poor results.
【Key words】Primary cardiac tumors; surgery;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73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42-02
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较为少见,随着心脏超声、心脏CT和磁共振检查的普及,对心脏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确诊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心脏外科的发展,对于心脏良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也取得了相当满意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本文通过2000年1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93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93例,其中男40例,女53例;年龄12~68 (平均34.6) 岁。发病时间5~7年,根据病理分型为:良性粘液瘤77例,占82.8%,良性非粘液瘤6例,占6.5%,恶性肿瘤10例,占10.7%。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为胸闷、活动后心悸气促、心前区有压迫感,有的患者伴有晕厥史,脑及全身多部位出现栓塞,反复低热及进行性贫血等全身中毒表现也较常见。
1.2 方法:93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肿瘤切除术。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上腔静脉根部插直角引流管,下腔静脉插管则尽量靠近下腔静脉口处,左心房的肿瘤则不插左房引流管;不进行心外探查;通常采取右心房纵行切口入路,完整切除肿瘤及其蒂部周围0. 5~1. 0 cm 正常的房间隔或心内膜组织;术中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则应扩大切除范围[2]。取出肿瘤时注意操作轻柔准确,绝对不应暴力牵拉、钳夹肿瘤,防止瘤体破碎,造成病人出现继发性栓塞及肿瘤组织的播散种植;对于肿瘤累及的瓣膜应果断切除,防止术后复发,损坏的瓣膜行修复或作人工瓣膜替换。切除肿瘤组织后应用等渗盐水反复冲洗心腔,清除可能残留的肿瘤碎片;心脏残余的缺损用自体心包补片或人工材料修复。
2 结果
93例患者中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粘液瘤77例,占82.8%,良性非粘液瘤6例,占6.5%,恶性肿瘤10例,10.7%。经6个月~5年的随访,88例患者仍存活,2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12个月死亡,3例患者于术后2年10个月后死亡。
2.1 良性粘液瘤: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粘液型77例,占82.8%,术后并发胸腔积液3例,室上性心律失常4例,无死亡病例发生。
2.2 良性非粘液瘤: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非粘液型6例,占6.5%,其中心脏嗜铬细胞瘤3例,脂肪瘤2例,血管瘤1例。术后1例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无死亡病例发生。
2.3 恶性肿瘤:术后经病理证实10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血管肉瘤3例,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3例,恶性心脏嗜铬细胞瘤1例。围术期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
3 讨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多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胸闷及胸前压迫感。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起源于心内膜下的间叶组织,多为单发,也有多发及家族性病例,瘤体具有宽窄不一的瘤蒂,与房间隔卵圆窝部相联,少数粘液瘤则可起源于心腔其他部位。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 女性多见。左房粘液瘤
是心脏粘液瘤中最多见的一种,占心脏肿瘤的50%左右。好发年龄为50~70 岁,女性发病多见于男性。心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无明确的特异性,这与肿瘤发生解剖位置、肿瘤大小以及肿瘤病理性质存在密切关联。临床表现类似二尖瓣狭窄,由于瘤体造成二尖瓣口的不完全堵塞以致出现类似二尖瓣狭窄的心脏杂音,但改变体位可以此心脏杂音强度减轻或至消失。随着瘤体逐步增大病人最终发生心力衰竭。头昏或一过性昏厥均由于瘤体阻塞二尖瓣瓣口而引起一过性脑血供不足,病人休息或改变体位,可使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原发性心脏肿瘤一经诊断,即需急诊或限期手术,否则有心功能衰竭、晕厥、猝死、栓塞以及肿瘤转移、播散的风险。摘除肿瘤后的房间隔切口多不能直接缝合,除非肿瘤未侵犯房间隔,手术中无切除房间隔组织才应考虑直接缝合房间隔,手术中通常应用自体心包或人工材料进行房间隔修复重建。我院一例左房粘液瘤病人心内探查发现肿瘤蒂部浸润二尖瓣瓣环和瓣叶,术中同期为患者作二尖瓣替换术。粘液瘤手术切除后的预后通常良好。
心脏原发恶性肿瘤极为少见,多为肉瘤,进展较快,预后极差,通常确诊时肿瘤已有明显的局部浸润或已有转移,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的机会不多,术后生存时间不长,远期效果不佳。手术主要目的在于解除心内堵塞,改善心功能以及明确病理诊断。术后应结合化疗或放疗进行强化,以延长患者生命。目前趋向对于心脏恶性肿瘤采取比较积极态度,争取手术治疗,至少可以尽快明确病理诊断,为化疗或放疗创造条件。本组10例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患者,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血管肉瘤3例,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3例,恶性心脏嗜铬细胞瘤1例,经过随访,2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12个月死亡,3例患者于术后2年10个月后死亡。我们认为对心脏的恶性肿瘤应有足够的切除范围,力争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的部分正常组织,同时术后早期即进行放、化疗,防止肿瘤复发及转移,以有效延长生存期。
本组9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经6个月~8年的随访,88例患者仍存在,2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12个月死亡,3例患者于术后2年10个月后死亡。说明手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疗效显著,特别是良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好,而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韩劲松,安君,阎德民.原发性心脏肿瘤232例临床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2006, 144(12):87-89
[2] 胡盛寿,王小蔉,许建屏,等.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总结[J].中华医学杂志,200 6, 86(11):766-770, 百拇医药(林一平)
【关键词】原发性心脏肿瘤;手术;治疗效果
93 patients with clinical features of primary cardiac tumor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Lin Yiping
【Abstract】Objective: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rimary cardiac tumors and surgical treatment.Methods: Select January 2000 ~ June 2010 93 cas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cardiac tumo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 According to pathological type were: 77 cases of benign mucinous type, accounting for 82.8%, 6 cases of benign non-mucinous type, accounting for 6.5%, m alignancy in 10 cases, accounting for 10.7%. Patients 88 patients were alive and 2 patients after 8 months in the 12 months of death, 3 patients 2 years after operation 10 months after the death.Conclusion: Clinical rare primary cardiac tumors, once diagnosed, should be immediate surgery, benign tumors better, m alignant tumors poor results.
【Key words】Primary cardiac tumors; surgery;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73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42-02
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较为少见,随着心脏超声、心脏CT和磁共振检查的普及,对心脏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确诊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心脏外科的发展,对于心脏良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也取得了相当满意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本文通过2000年1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93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93例,其中男40例,女53例;年龄12~68 (平均34.6) 岁。发病时间5~7年,根据病理分型为:良性粘液瘤77例,占82.8%,良性非粘液瘤6例,占6.5%,恶性肿瘤10例,占10.7%。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为胸闷、活动后心悸气促、心前区有压迫感,有的患者伴有晕厥史,脑及全身多部位出现栓塞,反复低热及进行性贫血等全身中毒表现也较常见。
1.2 方法:93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肿瘤切除术。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上腔静脉根部插直角引流管,下腔静脉插管则尽量靠近下腔静脉口处,左心房的肿瘤则不插左房引流管;不进行心外探查;通常采取右心房纵行切口入路,完整切除肿瘤及其蒂部周围0. 5~1. 0 cm 正常的房间隔或心内膜组织;术中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则应扩大切除范围[2]。取出肿瘤时注意操作轻柔准确,绝对不应暴力牵拉、钳夹肿瘤,防止瘤体破碎,造成病人出现继发性栓塞及肿瘤组织的播散种植;对于肿瘤累及的瓣膜应果断切除,防止术后复发,损坏的瓣膜行修复或作人工瓣膜替换。切除肿瘤组织后应用等渗盐水反复冲洗心腔,清除可能残留的肿瘤碎片;心脏残余的缺损用自体心包补片或人工材料修复。
2 结果
93例患者中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粘液瘤77例,占82.8%,良性非粘液瘤6例,占6.5%,恶性肿瘤10例,10.7%。经6个月~5年的随访,88例患者仍存活,2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12个月死亡,3例患者于术后2年10个月后死亡。
2.1 良性粘液瘤: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粘液型77例,占82.8%,术后并发胸腔积液3例,室上性心律失常4例,无死亡病例发生。
2.2 良性非粘液瘤: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非粘液型6例,占6.5%,其中心脏嗜铬细胞瘤3例,脂肪瘤2例,血管瘤1例。术后1例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无死亡病例发生。
2.3 恶性肿瘤:术后经病理证实10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血管肉瘤3例,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3例,恶性心脏嗜铬细胞瘤1例。围术期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
3 讨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多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胸闷及胸前压迫感。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起源于心内膜下的间叶组织,多为单发,也有多发及家族性病例,瘤体具有宽窄不一的瘤蒂,与房间隔卵圆窝部相联,少数粘液瘤则可起源于心腔其他部位。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 女性多见。左房粘液瘤
是心脏粘液瘤中最多见的一种,占心脏肿瘤的50%左右。好发年龄为50~70 岁,女性发病多见于男性。心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无明确的特异性,这与肿瘤发生解剖位置、肿瘤大小以及肿瘤病理性质存在密切关联。临床表现类似二尖瓣狭窄,由于瘤体造成二尖瓣口的不完全堵塞以致出现类似二尖瓣狭窄的心脏杂音,但改变体位可以此心脏杂音强度减轻或至消失。随着瘤体逐步增大病人最终发生心力衰竭。头昏或一过性昏厥均由于瘤体阻塞二尖瓣瓣口而引起一过性脑血供不足,病人休息或改变体位,可使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原发性心脏肿瘤一经诊断,即需急诊或限期手术,否则有心功能衰竭、晕厥、猝死、栓塞以及肿瘤转移、播散的风险。摘除肿瘤后的房间隔切口多不能直接缝合,除非肿瘤未侵犯房间隔,手术中无切除房间隔组织才应考虑直接缝合房间隔,手术中通常应用自体心包或人工材料进行房间隔修复重建。我院一例左房粘液瘤病人心内探查发现肿瘤蒂部浸润二尖瓣瓣环和瓣叶,术中同期为患者作二尖瓣替换术。粘液瘤手术切除后的预后通常良好。
心脏原发恶性肿瘤极为少见,多为肉瘤,进展较快,预后极差,通常确诊时肿瘤已有明显的局部浸润或已有转移,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的机会不多,术后生存时间不长,远期效果不佳。手术主要目的在于解除心内堵塞,改善心功能以及明确病理诊断。术后应结合化疗或放疗进行强化,以延长患者生命。目前趋向对于心脏恶性肿瘤采取比较积极态度,争取手术治疗,至少可以尽快明确病理诊断,为化疗或放疗创造条件。本组10例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患者,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血管肉瘤3例,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3例,恶性心脏嗜铬细胞瘤1例,经过随访,2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12个月死亡,3例患者于术后2年10个月后死亡。我们认为对心脏的恶性肿瘤应有足够的切除范围,力争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的部分正常组织,同时术后早期即进行放、化疗,防止肿瘤复发及转移,以有效延长生存期。
本组9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经6个月~8年的随访,88例患者仍存在,2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12个月死亡,3例患者于术后2年10个月后死亡。说明手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疗效显著,特别是良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好,而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韩劲松,安君,阎德民.原发性心脏肿瘤232例临床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2006, 144(12):87-89
[2] 胡盛寿,王小蔉,许建屏,等.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总结[J].中华医学杂志,200 6, 86(11):766-770, 百拇医药(林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