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05年第11期
编号:11107631
附红体感染:白领们痛心的疾病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1日 《健康必读》 2005年第11期
     不明原因的血液炎症、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这些常见的亚健康症状,可能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附红体感染引起的。目前国内刚刚开始报道这一罕见病,而根据上海近千例白领的体检报告,其中有三成人已被感染,主要原因是生吃肉食以及外出就餐不洁所致。

    近年来,北京、湖北等地相继报道了罕见的附红体感染个例,早在1998年,就有专家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红细胞现象:正常的红细胞是圆整的葡萄状的,但有位病人的红细胞却好像长了很多斑点的草莓。2005年6月,经上海疾控中心寄生虫科专家确认,才发现这是一种较罕见的附红细胞病原体感染,简称附红体。

    附红体病属人畜共患病,其症状较隐匿,病程较长,主要寄生于脊椎动物体内。附红体会吞噬红细胞的营养材料,导致其过早凋亡,直接影响就是破坏人体免疫力,导致人易感乏力、昏睡、早起后感恶心、精神萎靡、面色腊黄,严重者会出现体内炎症、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经常腹泻腹痛、以及脑供血不足等缺氧症状。
, 百拇医药
    从致病因素看,城市人患附红体病主要与吃烤羊肉、涮火锅、未熟牛排、生鱼、生料理等肉食的增加有关,另外,在一些食品加工不规范的餐饮单位中,容易存在生熟不分现象,导致交叉感染。根据样本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因为经常在家吃饭,发病率仅16%,而20岁至60岁的中青年,如果经常在外吃饭或从事销售、公关等需要应酬的职业,发病率高达63%,不提供午饭的中小公司职员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在食堂就餐的大公司员工。免疫力较强者可以与附红体共存而不发病,而体质较差者就会陷入因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红细胞易被侵蚀,由此免疫力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中。

    遗憾的是,由于附红体病属于一种新发现病,目前临床上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常规的检查也很难发现附红体。为此,专家提醒市民,应尽量少吃生冷肉食,有条件者最好在家吃饭,同时提高个人免疫力,减少被感染和发病几率。

    专家指出“附红体病”一经确诊,治疗并不困难——普通的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特效药。
, 百拇医药
    相关链接

    什么是附红体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附红体既有原虫的某些特点,又有立克次体的一些特征。目前多将其归于立克次体目,在不同动物中寄生的附红体又各有其名。

    血液悬液中的附红体呈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多为环形、球形、半月形或卵圆形,少数呈杆状或顿号形。附红体一般直径0.3~1.0μm,最大可达1.5μm,在红细胞表面单个或成团存在,链状或鳞片状。红细胞上虫体数多少不等,少则3~5个,也可游离于血浆中,多则15~25个。悬液中的单个附红体运动活跃,呈翻滚或扭转运动。骨髓悬液中运动远不如在血液中活跃,仅有小幅度的摆动和扭动。一旦附在红细胞表面运动即停止。

    附红体对干燥和化学消毒药物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药几分钟即可杀死,在酸性溶液中活性反而会增强。60℃下,30分钟即可使附红体失去致病活性。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的血液中可存活1个月,不受红细胞溶解的影响,在冷冻情况下附红体可存活数年之久。
, http://www.100md.com
    附红体传播途径

    包括接触传播、血源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昆虫媒介传播等。(1)接触传播: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可通过直接接触而发生传播。(2)血源传播:附红体可经血液传染,附红体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或劳动工具经破损伤口而传播。(3)母婴垂直传播:包括人类和动物在内,感染了附红体的母体在生育过程中或通过胎盘可将病原体直接传播给胎儿。(4)昆虫媒介传播:吸血昆虫如伊蚊、库蚊、猪虱、鳞虱、蚤、吸血蝇、蠓等动物可通过叮咬而传播附红体疾病。

    附红体的感染症状

    潜伏期2~45天。多数病人在感染附红体后不会出现临床症状,只有受感染的红细胞比例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表现为附红体病。因此,人附红体病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其轻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强弱和受到附红体感染的红细胞比例的多少。

    如果免疫力较强,它只能感染较少的红细胞(小于30%)。这时,病原体仅会潜伏在体内,不发病,经过一段时间后自行消除。但在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儿童体内,附红体有可能会感染较多的红细胞(30%~60%),这时才会引起临床症状。如果体内有60%以上的红细胞受到附红体的感染,就会出现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

    轻症病人中低度发热、乏力、易出汗、嗜睡、四肢酸痛,部分患者出现关节痛以及皮疹、脱发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高热,体温39~40℃,进行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及浅表的淋巴结肿大。由于长期发热、贫血和肝脾肿大,常被误诊为疟疾、黑热病等。附红体病还可引起代谢紊乱、酸碱失衡、低血糖等。

    小儿患病后尿色加深,不同患儿可出现不同表现。可表现为发热、腹泻、多汗、哭闹、烦渴,常被误诊为感染性肠炎和贫血。, http://www.100md.com(陈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