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337590
武汉美容院热推淋巴按摩 专家称可能造成损伤 等(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日 《健康必读》 2006年第8期
     日前,她把蓝金组合的生产厂家——哈尔滨大中制药有限公司和沈阳维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一起告上了法庭。

    本刊提醒:

    蓝金组合里的异维A酸是由维生素A衍生过来的一种化学型药物,这种药物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可以对重型痤疮、银屑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这种药有着非常大的副作用,第一就是致畸,孕妇服药以后会造成畸胎;第二会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孩子用了会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第三会导致血脂升高和转氨酶升高;第四个不良反应主要是跟皮肤黏膜的干燥有关,表现为口眼干燥、脱皮、毛发干燥、脱发等等。

    由于异维A酸的不良反应非常突出,应用不当会有严重后果,所以国家相关部门把这类药物定为处方药物,要求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特别要注意个体化用药,每个人的剂量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千篇一律。

    别把消毒品当药品
, http://www.100md.com
    东方网7月10日消息:6日晚10时,上海朝晖医院来了一名32岁的男性病人,他的外生殖器肿胀得很厉害,经诊断为中度烧伤。原来,这名来自安徽的程姓青年,患了“尖锐湿疣”不愿意去医院接受治疗,自己到店里买了瓶双氧水消毒。他在未经稀释的情况下,直接在外生殖器处涂抹,结果导致灼伤。

    这名病人伤口已化脓,需进行局部处理。为防止阴囊感染,将对外生殖器进行固定。医生认为,半年后病人仍应来医院复查确保没有排尿困难等其他症状。

    本刊提醒:

    现在有很多人得了生殖器官疾病人不好意思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反而自作聪明地寻求偏方或自救,可是由于缺乏相关医疗知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有些得了性病的则以为自己杀菌就可以了,于是造成一些不该出现的伤害。下面介绍几种消毒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医疗上常用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或中耳炎消毒。由于不会二次污染,故双氧水是伤口消毒理想的消毒剂。但不能用浓度大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消毒。
, http://www.100md.com
    碘酒:有强大的杀灭病原体作用,它可以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碘酒可以杀灭细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等,可用来治疗许多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皮肤病。

    使用碘酒要注意以下四点:1.不能大面积使用碘酒,以防大量碘吸收而出现碘中毒。2.一般不使用于发生溃烂的皮肤。3.禁用于碘过敏者。4.碘酒不宜与红汞(俗称红药水)同时涂用,以免产生碘化汞而腐蚀皮肤。

    酒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学名乙醇,酒精的分子具有很大的渗透力,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进入细菌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

    过氧乙酸:主要用于医院和公共场所的地面、墙壁、门窗等处的消毒。由于过氧乙酸具有腐蚀性和漂白性,一些物品及衣物消毒后必须立即清洗干净。

    来苏水:是一种甲酚和钾肥皂的复方制剂,溶于水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某些亲脂病毒。使用方法是加水配成1%至5%的溶液,将衣物、被单放在液体中浸泡30至60分钟,再用水清洗。对室内家具、便器、运输工具等,可用1%至3%的溶液擦拭或喷洒。但来苏水如与肥皂和洗衣粉一起使用,将减少杀菌力。
, http://www.100md.com
    84消毒液:主要用于医疗器械、桌椅、台面、门把手、地面、毛巾及手消毒。通常这种消毒剂含氯量为5%,使用时必须加200倍的水进行稀释,如果不按比例稀释会有一定腐蚀性。专家认为,84消毒液不具挥发性,对肝炎等病毒可通过浸泡起效,但对空中漂浮的飞沫没有什么作用。

    致癌童装祸起廉价化工涂料

    央视曝光惊醒粤企

    2006年7月11日《羊城晚报》消息,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将镜头瞄准广东省工商局前段时间抽检发现的不安全童装,调查发现含有毒芳香胺的童装源于印花企业没有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合格的印花涂料,成衣加工厂和服装经销商缺乏服装安全意识和检验手段,也使得一些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服装打着合格标签进入市场。

    调查发现,佛山市超发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有毒童装,印花图案是在佛山市南海区嘉华印花厂加工的。原来,该印花厂是将可用在外墙涂料、给水泥调颜色的普通印花涂料用在童装印花上,然后没有经过任何检测就出厂了。用这种有毒芳香胺合成的印花涂料,每吨比安全型印花涂料便宜一到两千元,且上色容易,所以一些印花企业仍在违禁使用。
, http://www.100md.com
    本刊提醒:

    据了解,德国最早于1994年就禁止在纺织品中使用20种致癌芳香胺,2003年欧盟也颁布了相关禁令。同年,我国颁布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第一次将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服装染料列入监控范围,规定禁止生产、销售、进口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纺织产品。芳香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在服装中禁止使用的芳香胺一共有23种,其中有19种芳香胺已经被证实对动物有致癌性,也有可能导致人体癌变。芳香胺在人体内不易被释放、排出,沉积超过人体承受限度后,就可能引起DNA突变,产生致癌作用。其中以联苯胺致癌毒性最强,医学调查显示,经常接触联苯胺的人膀胱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8倍,且发病潜伏期长达20年。

    禁止使用的有毒芳香胺就存在于这些看起来色彩斑斓的服装染料中。因此,家长在购买童装时一定要慎重选择那些色彩鲜艳、胸口部位印着丰富的印花图案的童装。

    毒胶粘剂呛倒一家五口人
, 百拇医药
    胶粘剂质量堪忧

    《法制晚报》消息:不久前,北京市怀柔区王先生一家准备对家中一室一厅的平房进行装修,先后购买了两种不同型号的胶粘剂用于粘贴地板革。在使用第二种型号胶粘剂后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王先生家中的五口人先后出现了头晕、呕吐、视线模糊、四肢无力等症状。五人随即被送往当地防疫站进行救治,病情稳定后转往朝阳医院治疗。全家五口人全部诊断为“吸入性中毒”,家里的一只小狗也离奇死亡。导致悲剧的“杀手”,竟是家中用于装修的胶粘剂。

    此事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北京电视台委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室内环境检测中心对王先生家进行了空气质量检测。

    检测发现,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高达139 mg/m3,高出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标准限值(0.6 mg/m3)200多倍。测试还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氯乙烷。

    本刊提醒:
, http://www.100md.com
    胶粘剂是家庭装修中使用的重要辅料,主要用于防火板的粘贴,木器具、家具的制作,塑料与木制品之间的粘贴等。二氯乙烷常用作化学合成原料、工业溶剂、金属清洗剂、粘合剂等。二氯乙烷对人体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有两期过程:首先表现为头痛、恶心、兴奋和激动,严重者很快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志丧失乃至死亡。第二期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出现频繁的呕吐、上腹痛,偶有血性腹泻,发生肝脏损害,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和肾病变。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乏力、头痛、失眠、恶心、腹泻、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时可有胃肠道、呼吸道出血,浓度高时可导致肝、肾损害。

    本刊建议家里装修时一定要购买环保型的胶粘剂,最好购买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胶粘剂。装修时最好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大企业生产的内墙涂料、板材、油漆、胶粘剂等装饰装修材料。在装修过程中,要有必要的保护措施,如佩戴防毒口罩,在通风的条件下施工。与医用口罩不同,防毒口罩里加有过滤层。在家装结束后,不要急于入住,最好通风2到3个月,其中的有害物质可基本挥发干净。在通风一段时间后,家中仍有刺鼻的味道时,可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对室内环境进行检测。同时还可借助植物去“毒”。
, http://www.100md.com
    甩脂机走红市场

    专家称效果未确定当心身体损伤

    2006年6月29日《羊城晚报》报道,最近一种叫做“甩脂机”的广告铺天盖地,只要往“疯狂甩脂机”上一站,机器剧烈振动,可带动全身的脂肪运动起来。为了演示效果,有的广告还将一块脂肪放在甩脂机上,不一会儿脂肪慢慢融化,一些黄色的油渗了出来。

    广告宣称,“每天您只需使用5—10分钟,相当您慢跑1个小时所消耗的热量,相当于跑步运动30倍的速度燃烧卡路里。坚持使用一个月,可以减去体重5—10公斤”……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各种品牌的“疯狂甩脂机”不下十几种,价格从1000元至4000元不等。甩脂机不仅在各大健身器械专卖店、电视购物热销,在网络邮购上也很火爆。记者在google上搜索“甩脂机”一次,竟找到30多万个条目。
, 百拇医药
    本刊提醒:

    甩脂机问世时间短,它是否会对人造成身体损伤需要对使用者进行长期跟踪,并进行严谨的科学实验,方可下结论。但长期的强烈振动可引起一种叫做“振动病”的职业病,常见于风动工具和电动工具作业者。有关医学资料显示,剧烈的全身振动可引起内脏移位,甚至造成机械性损伤;还可抑制机体胃肠蠕动和胃酸分泌,产生上腹饱满、胀痛等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疾患高发;还可导致脊柱肌肉劳损和椎骨退行性变、椎间盘脱出症等高发;女性接触全身振动,可出现经期延长、经量过多和痛经以及子宫下垂、流产及异常分娩率上升。

    有专家指出,甩脂机能使一块“离体脂肪”中的甘油脱离出来,并不能由此推断出它能帮助人体脂肪的分解、消耗,人体的脂肪是有血液供应的,和离体脂肪有很大区别,甩脂机的这种功效理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还有人士指出,目前医院没有收治由甩脂机造成人体损害的病例,但并不等于将来没有。目前各种原理的减肥仪器层出不穷,商家在宣传中吹得天花乱坠,但这些产品究竟有无宣称的功效,对人体有无危害,消费者很难判断。专家建议:涉及健康的产品都应像药品、保健品一样纳入监管,在推向市场前进行必要的实验和论证,给消费者科学的指引;而不应像现在这样拿消费者做“实验品”,许多产品都是推向市场后,出现了恶性后果后,有关部门才介入“叫停”,到那时可能已经对一些消费者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 上 页 ],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