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为何一降价就“死”/让手术刀温暖起来/问题食品的反思
药品为何一降价就“死”
从1997年到2006年,政府对药品降价次数多达19次,降价金额近400亿元,其降价范围之广、频率之高、力度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但百姓还是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药品为何会出现一降就“死”,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不外乎是利益的影响。一方面是药品经销商的利益。国家一宣布某种药品降价,药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必然就会缩水,为了利润,他们干脆就不再经销这些药品,导致部分降价药品出现断货。药品价格之所以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经销商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层层分羹获取利润。而药品降价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就把用药目光转移到了那些价格中存在利润空间的新药和特药。这样不仅导致大量降价药没有市场,而且影响到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促使了企业在出新药上下功夫,于是新药不断产生,降价药品不断消失。
降价药品一降就“死”最终损害的是群众的就医权益,影响了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要制止这种怪状,一是国家在强制降价政策出台的同时,不妨出台强制销售政策,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强制按照比例销售国家降价药品,禁止出现降价药品断货现象。二是加大药品以及医药分离改革,从源头上杜绝经销商从药品中获取巨大利润的行为。最后是由国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在税收、管理费用和财政补贴等方面,对生产降价药品的企业和经销降价药品的经销商给予优惠,调动产、销降价药品的积极性。
, 百拇医药
(据《广州日报》)
让手术刀温暖起来
报载,在北京一家著名医院,一名患者插着导尿管,等了5个多小时才被推上手术台。患者不堪忍受痛苦,怀疑有人插队,而医院的解释是:由于医生和护士之间缺乏沟通,护士无法准确估计时间,提前给患者插上了导尿管。
在很多医院,类似的事情并不鲜见。也许,在个别医护人员的眼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疏忽。他们认为,只要手术成功,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多大影响。但事实上,患者恰恰更在乎细节。从表面看,这是医疗服务质量问题,但从深层看,这暴露了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片面追求技术而忽视了生命的尊严。
技术是冰冷的,而人性是温暖的,没有人性的技术是冷酷的。在外科界,很多医生常常以被尊称为“一把刀”而荣耀。事实上,一把没有人文精神浸润的手术刀,是缺乏人性温度的无情之物。它可以斩除病魔,却不能给人温暖。只有技术含量而没有人文关怀的手术,是存在缺陷的。这正如一位医学家所说的:去做手术,但不仅仅是去做手术;完成了手术,并没有完成对病人的全部治疗。在某种意义上,关心病人术后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就是医生在完善自己的“作品”。
, 百拇医药
(据《南京晨报》)
问题食品的反思
“报上天天说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真不知还有什么能吃”。频频传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确让人有些无所适从。“问题食品”越来越多,其实是好事——当然这里指的是被曝光的案例。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力度在加大,也说明我们的检测水平在提高。以前发现不了的问题现在也能发现,这或许也是现在“问题食品”多起来的原因之一。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食品安全生产来说,堪称一场“魔鬼训练”。一棵白菜出口日本,就要经受200多项指标的检测。现在“名声显赫”的苏丹红,也是国外先揭露出来的,而我们心安理得吃了这么多年的“红心鸭蛋”,则是这场风波的副产品。
所以,有研究者指出,入世正在迅速拉近我国食品安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检测水平更是一步到位。他指出,过去调研食品安全,数字都不太敢公布。现在,我们可以自信地说绝大多数食品的安全是有保障的,而且这个比例还在迅速提高。
问题食品被曝光,对当事企业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只要认真整改,产品和企业完全可以浴火重生。多宝鱼现在不是已经健康地“游”回市场了吗?
也许对舆论监督要有个适应过程,但这总比囫囵吞“毒”要好。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说,今天被报道出来“不能吃”的东西越多,明天市场里不能吃的东西才会越少。, 百拇医药(丁永勋)
从1997年到2006年,政府对药品降价次数多达19次,降价金额近400亿元,其降价范围之广、频率之高、力度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但百姓还是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药品为何会出现一降就“死”,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不外乎是利益的影响。一方面是药品经销商的利益。国家一宣布某种药品降价,药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必然就会缩水,为了利润,他们干脆就不再经销这些药品,导致部分降价药品出现断货。药品价格之所以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经销商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层层分羹获取利润。而药品降价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就把用药目光转移到了那些价格中存在利润空间的新药和特药。这样不仅导致大量降价药没有市场,而且影响到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促使了企业在出新药上下功夫,于是新药不断产生,降价药品不断消失。
降价药品一降就“死”最终损害的是群众的就医权益,影响了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要制止这种怪状,一是国家在强制降价政策出台的同时,不妨出台强制销售政策,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强制按照比例销售国家降价药品,禁止出现降价药品断货现象。二是加大药品以及医药分离改革,从源头上杜绝经销商从药品中获取巨大利润的行为。最后是由国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在税收、管理费用和财政补贴等方面,对生产降价药品的企业和经销降价药品的经销商给予优惠,调动产、销降价药品的积极性。
, 百拇医药
(据《广州日报》)
让手术刀温暖起来
报载,在北京一家著名医院,一名患者插着导尿管,等了5个多小时才被推上手术台。患者不堪忍受痛苦,怀疑有人插队,而医院的解释是:由于医生和护士之间缺乏沟通,护士无法准确估计时间,提前给患者插上了导尿管。
在很多医院,类似的事情并不鲜见。也许,在个别医护人员的眼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疏忽。他们认为,只要手术成功,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多大影响。但事实上,患者恰恰更在乎细节。从表面看,这是医疗服务质量问题,但从深层看,这暴露了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片面追求技术而忽视了生命的尊严。
技术是冰冷的,而人性是温暖的,没有人性的技术是冷酷的。在外科界,很多医生常常以被尊称为“一把刀”而荣耀。事实上,一把没有人文精神浸润的手术刀,是缺乏人性温度的无情之物。它可以斩除病魔,却不能给人温暖。只有技术含量而没有人文关怀的手术,是存在缺陷的。这正如一位医学家所说的:去做手术,但不仅仅是去做手术;完成了手术,并没有完成对病人的全部治疗。在某种意义上,关心病人术后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就是医生在完善自己的“作品”。
, 百拇医药
(据《南京晨报》)
问题食品的反思
“报上天天说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真不知还有什么能吃”。频频传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确让人有些无所适从。“问题食品”越来越多,其实是好事——当然这里指的是被曝光的案例。这说明我们的监督力度在加大,也说明我们的检测水平在提高。以前发现不了的问题现在也能发现,这或许也是现在“问题食品”多起来的原因之一。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食品安全生产来说,堪称一场“魔鬼训练”。一棵白菜出口日本,就要经受200多项指标的检测。现在“名声显赫”的苏丹红,也是国外先揭露出来的,而我们心安理得吃了这么多年的“红心鸭蛋”,则是这场风波的副产品。
所以,有研究者指出,入世正在迅速拉近我国食品安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检测水平更是一步到位。他指出,过去调研食品安全,数字都不太敢公布。现在,我们可以自信地说绝大多数食品的安全是有保障的,而且这个比例还在迅速提高。
问题食品被曝光,对当事企业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只要认真整改,产品和企业完全可以浴火重生。多宝鱼现在不是已经健康地“游”回市场了吗?
也许对舆论监督要有个适应过程,但这总比囫囵吞“毒”要好。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说,今天被报道出来“不能吃”的东西越多,明天市场里不能吃的东西才会越少。, 百拇医药(丁永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