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厅长院士”的完美演绎(1)
三十余年的从医生涯,她不负病人之托,成为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为无数疑难重型肝炎病人带来生命和健康,获得了一项项令同行瞩目的科研成果。作为省卫生厅厅长,她带领全省20万白衣战士打造“卫生强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开创卫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她探索钻研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难题,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就是中国工程院传染病学科的院士——李兰娟。
知识,让她离开了大山
1947年李兰娟出生在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父亲因为患有眼疾,无法劳作,全家就靠母亲卖山货维持家用。成绩优异的小兰娟从夏履一所小学考上了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现在的绍兴第三中学),正当她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时,小兰娟却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威胁。那天,母亲突然出现在小兰娟的面前,告诉她,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无奈之下,母亲想要让女儿辍学。面对母亲的哀求,懂事的兰娟泪如雨下,一方面她不想离开学校,因为她太爱读书了,但想到母亲的压力,想到母亲每天挑着山货,从夏履赶到萧山步行30多公里路做买卖时,无奈的兰娟只能选择放弃。
, http://www.100md.com
离别校园时,李兰娟频频回首,班主任看出了她渴望读书的心情,果断地让她把行李留在学校。一个月后,终于获得重返校园的机会,而此时正值期末考试,李兰娟竟考得非常好。就这样,靠着助学金坚持读完了初中,并参加浙江省统一中考。考虑到家境困难,想能尽早参加工作,李兰娟第一、第二志愿就都填报了中专。然而,因成绩优异却被省重点中学杭州第一中学(今杭州高级中学)录取了。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班主任老师还专程从绍兴城赶到夏履桥山沟,动员她去读高中。于是她怀揣母亲给的5元钱,踏上了赴省城求学之路。来到杭一中高一(4)班,来不及熟悉书香弥漫的校园,仅有的5元钱就用完了,学费也没有着落。学校知情后全免了她的学费。她又靠助学金读完了高中。
学医,从“赤脚”医生开始
被杭州重点高中录取,李兰娟是幸运的,但放眼当时的大背景,李兰娟和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一样是不幸的。李兰娟还未来得及做高考试卷,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李兰娟深知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萌发了为他们解除病痛的想法。她拿出仅有的生活费购买一些针灸方面的书籍,到省中医院学起了针灸技术,把人体经络背得滚瓜烂熟。在随后开展的知识青年下乡运动中,李兰娟响应国家号召,重新回到了夏履桥。回到夏履桥村,村里安排她到夏履中学做代课老师。三个月后,村里组建农村合作医疗社,考虑到李兰娟掌握了一套熟练的针灸疗法,就有意想让李兰娟做村医疗社的赤脚医生。是选择做医生还是继续任教,这让李兰娟很矛盾,因为当时做代课老师一个月有24元的工资,而医疗社的赤脚医生每天只有5分钱,收入相差很多。大队征求李兰娟意见时,她毅然选择了做赤脚医生。因为做赤脚医生可以在实践中学到书本以外的医学知识。李兰娟说:“这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 百拇医药
山村的赤脚医生并不好当,资金有限,设备简陋。为了节省开支,李兰娟自己跑到山上采草药,半年多时间里,她认识了几十种药材,哪些可以治疗伤寒,哪些可以用来消肿,哪些可以用来敷跌伤,都记得清清楚楚。零成本的草药不仅节省了医疗社的开支,而且效果不错,很多村民的病在喝了李兰娟给煎的草药后康复了。全村400多户人家,只要哪家有人生病,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李兰娟都是跑到病人家里就诊。最让李兰娟难忘的是帮村里年轻媳妇分娩,一个姑娘家给人接生总归有点尴尬,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医生,李兰娟还是挺身而出。
由于李兰娟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深得老百姓拥护,在1970年第一届工农兵大学招生时,她被保送到浙江医科大学(今浙江大学医学院),又一次获得了深造的机会。临行前一天,淳朴的乡亲们为了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自发组织前来给她送行,而她却热情地邀请乡亲们再去山上和她采一天草药,作为临行的送别礼。
大学就读期间,李兰娟更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她一直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被分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传染病临床工作中,李兰娟对每一位接手的病人,都细致了解病史、精心设计治疗方案、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予以全力施治,并不断调整、总结。有一次,浙江龙游有一位发热病人,用了很多高档的抗生素仍持续高热不退,诊断不明,请浙医一院传染病科会诊。当天值会诊班的李兰娟接到会诊通知后,立即赶赴龙游,她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发病前有牙病史,经认真的鉴别诊断,考虑该病人可能是牙病引起的厌氧菌败血症,就使用了很便宜的“灭滴灵”等治疗三天后,病人体温逐渐下降,病情迅速好转,一度传为佳话。在与病人朝夕相处中,她积累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百拇医药
“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谢很多人,其中包括我中学时的老师。”说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李兰娟院士感慨万千,她说如果没有那么多热心的人帮助,她或许不会走上医学这条路,或许今天的她会是山村的一名教师。
为了更多肝病患者的康复
肝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重型病毒性肝炎由于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迅速导致肝功能衰竭,眼看着许多病人未能等到药物起效,就因肝功能衰竭而去世,李兰娟心情十分沉重。医生的责任使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开辟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攻破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80%这一国际性难题,挽救患者的生命。
为此,李兰娟于1986年申请了青年科研基金,带领课题组开展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救治研究。经过20余年的艰苦攻关,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新方法——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
根据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理生理状态和临床表现,李兰娟创立了一套完整的ALSS技术规范和治疗方法,攻克了重型肝炎并发症治疗的难关,使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技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进行“个体化”治疗。ALSS可有效清除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毒性物质,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从而降低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
, 百拇医药
为规范全国人工肝临床应用,李兰娟率课题组总结20余年ALSS临床治疗的经验,探明了人工肝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疗效判断标准,制订成《人工肝治疗指南》,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使我国人工肝临床应用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为ALSS规范应用和质量管理奠定基础。为使更多的重型肝炎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李兰娟院士毫无保留地推广ALSS技术,举办了五届国际暨全国人工肝会议,12期全国人工肝推广应用学习班,主编了首部《人工肝脏》专著,有力地推动了人工肝在全国的广泛开展,成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
与此同时,为了人工肝研究能和国际接轨,李兰娟院士领衔制订了我国首部《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将我国重型肝炎的概念和国际肝衰竭概念接轨,以利于我国人工肝治疗研究成果在国外顶级杂志发表并获得广泛的认可。ALSS研究获199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李兰娟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http://www.100md.com(本刊编辑部)
知识,让她离开了大山
1947年李兰娟出生在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父亲因为患有眼疾,无法劳作,全家就靠母亲卖山货维持家用。成绩优异的小兰娟从夏履一所小学考上了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现在的绍兴第三中学),正当她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时,小兰娟却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威胁。那天,母亲突然出现在小兰娟的面前,告诉她,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无奈之下,母亲想要让女儿辍学。面对母亲的哀求,懂事的兰娟泪如雨下,一方面她不想离开学校,因为她太爱读书了,但想到母亲的压力,想到母亲每天挑着山货,从夏履赶到萧山步行30多公里路做买卖时,无奈的兰娟只能选择放弃。
, http://www.100md.com
离别校园时,李兰娟频频回首,班主任看出了她渴望读书的心情,果断地让她把行李留在学校。一个月后,终于获得重返校园的机会,而此时正值期末考试,李兰娟竟考得非常好。就这样,靠着助学金坚持读完了初中,并参加浙江省统一中考。考虑到家境困难,想能尽早参加工作,李兰娟第一、第二志愿就都填报了中专。然而,因成绩优异却被省重点中学杭州第一中学(今杭州高级中学)录取了。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班主任老师还专程从绍兴城赶到夏履桥山沟,动员她去读高中。于是她怀揣母亲给的5元钱,踏上了赴省城求学之路。来到杭一中高一(4)班,来不及熟悉书香弥漫的校园,仅有的5元钱就用完了,学费也没有着落。学校知情后全免了她的学费。她又靠助学金读完了高中。
学医,从“赤脚”医生开始
被杭州重点高中录取,李兰娟是幸运的,但放眼当时的大背景,李兰娟和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一样是不幸的。李兰娟还未来得及做高考试卷,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李兰娟深知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萌发了为他们解除病痛的想法。她拿出仅有的生活费购买一些针灸方面的书籍,到省中医院学起了针灸技术,把人体经络背得滚瓜烂熟。在随后开展的知识青年下乡运动中,李兰娟响应国家号召,重新回到了夏履桥。回到夏履桥村,村里安排她到夏履中学做代课老师。三个月后,村里组建农村合作医疗社,考虑到李兰娟掌握了一套熟练的针灸疗法,就有意想让李兰娟做村医疗社的赤脚医生。是选择做医生还是继续任教,这让李兰娟很矛盾,因为当时做代课老师一个月有24元的工资,而医疗社的赤脚医生每天只有5分钱,收入相差很多。大队征求李兰娟意见时,她毅然选择了做赤脚医生。因为做赤脚医生可以在实践中学到书本以外的医学知识。李兰娟说:“这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 百拇医药
山村的赤脚医生并不好当,资金有限,设备简陋。为了节省开支,李兰娟自己跑到山上采草药,半年多时间里,她认识了几十种药材,哪些可以治疗伤寒,哪些可以用来消肿,哪些可以用来敷跌伤,都记得清清楚楚。零成本的草药不仅节省了医疗社的开支,而且效果不错,很多村民的病在喝了李兰娟给煎的草药后康复了。全村400多户人家,只要哪家有人生病,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李兰娟都是跑到病人家里就诊。最让李兰娟难忘的是帮村里年轻媳妇分娩,一个姑娘家给人接生总归有点尴尬,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医生,李兰娟还是挺身而出。
由于李兰娟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深得老百姓拥护,在1970年第一届工农兵大学招生时,她被保送到浙江医科大学(今浙江大学医学院),又一次获得了深造的机会。临行前一天,淳朴的乡亲们为了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自发组织前来给她送行,而她却热情地邀请乡亲们再去山上和她采一天草药,作为临行的送别礼。
大学就读期间,李兰娟更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她一直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被分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传染病临床工作中,李兰娟对每一位接手的病人,都细致了解病史、精心设计治疗方案、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予以全力施治,并不断调整、总结。有一次,浙江龙游有一位发热病人,用了很多高档的抗生素仍持续高热不退,诊断不明,请浙医一院传染病科会诊。当天值会诊班的李兰娟接到会诊通知后,立即赶赴龙游,她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发病前有牙病史,经认真的鉴别诊断,考虑该病人可能是牙病引起的厌氧菌败血症,就使用了很便宜的“灭滴灵”等治疗三天后,病人体温逐渐下降,病情迅速好转,一度传为佳话。在与病人朝夕相处中,她积累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百拇医药
“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谢很多人,其中包括我中学时的老师。”说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李兰娟院士感慨万千,她说如果没有那么多热心的人帮助,她或许不会走上医学这条路,或许今天的她会是山村的一名教师。
为了更多肝病患者的康复
肝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重型病毒性肝炎由于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迅速导致肝功能衰竭,眼看着许多病人未能等到药物起效,就因肝功能衰竭而去世,李兰娟心情十分沉重。医生的责任使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开辟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攻破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80%这一国际性难题,挽救患者的生命。
为此,李兰娟于1986年申请了青年科研基金,带领课题组开展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救治研究。经过20余年的艰苦攻关,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新方法——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
根据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理生理状态和临床表现,李兰娟创立了一套完整的ALSS技术规范和治疗方法,攻克了重型肝炎并发症治疗的难关,使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技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进行“个体化”治疗。ALSS可有效清除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毒性物质,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从而降低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
, 百拇医药
为规范全国人工肝临床应用,李兰娟率课题组总结20余年ALSS临床治疗的经验,探明了人工肝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疗效判断标准,制订成《人工肝治疗指南》,在《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使我国人工肝临床应用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为ALSS规范应用和质量管理奠定基础。为使更多的重型肝炎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李兰娟院士毫无保留地推广ALSS技术,举办了五届国际暨全国人工肝会议,12期全国人工肝推广应用学习班,主编了首部《人工肝脏》专著,有力地推动了人工肝在全国的广泛开展,成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
与此同时,为了人工肝研究能和国际接轨,李兰娟院士领衔制订了我国首部《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将我国重型肝炎的概念和国际肝衰竭概念接轨,以利于我国人工肝治疗研究成果在国外顶级杂志发表并获得广泛的认可。ALSS研究获199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李兰娟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http://www.100md.com(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