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吃饭第一”的决策秘闻(1)
三年困难时期“吃饭第一”的决策秘闻,把抢救人民生命放在首位,惟一接受的国际无偿粮食援助
长期以来,社会上广为流传一些关于三年困难时期粮食问题的说法,比如为了“面子”,中国不仅不向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求助,反而是勒紧裤腰带还债;为了工业化,漠视生命,坚持增持黄金、外汇储备。现在看来,这些说法是不准确的,有必要澄清。
把抢救人民生命放在首位
从新中国成立到1960年,中国一直是粮食净出口国。三年困难时期,为了缓解“大跃进”后的粮食短缺,以1961年为转折点,中国领导人作出了大规模进口粮食的决策。决心之大,突破禁区之多,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粮食进口直接抢救了人民的生命,缓和了国家和农民的关系,也对外贸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初至1960年,中国一直对外净出口粮食。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逐步实行了土地改革,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互助合作,大规模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粮食增产。这不仅改变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沿海城市吃进口粮的局面,实现了粮食自给,而且通过统购统销,国家掌握了必要数量的粮食,通过组织大量粮食出口,进口国外先进技术、机器设备和工业原料,加快推进了工业化进程。1950~1960年,每年净出口粮食230万吨左右。
在大多数年份这种粮食出口无疑是健康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