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及老年前期者瘤性卒中9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74-02
【关键词】老年及老年前期 瘤性卒中 临床分析
1997年以来,我们共发现貌似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及老年前期者瘤性卒中9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5例,女4例。年龄50~62岁。住院人次:1例先后住院3次,共住院11人次。发病至入院时间:24小时内6人次,1周内3人次;2周内1人次,3个月内1人次。首发症状均酷似急性脑血管病。初诊缺血性脑血管病9人次,其中貌似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4人次,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症状3人次,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1人次。貌似脑梗塞5人次,脑出血1人次,蛛网膜下腔出血1人次。全部病例病前均无明显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压高的症状,无病理征7人次,单侧病理征1人次,双侧病理征3人次。
1.1 既往史 高血压史6例,其中伴糖尿病、高血脂、肺癌史1例。贾克森氏癫痫史1例。
1.2 辅助检查 腰穿5例,脑压偏高2例,CSF蛋白定量高2例。EEG7例,局灶性慢波5例。ECG9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X线检查肺癌术后1例。肺癌伴胸膜转移1例。脑CT扫描11人次,幕上病灶8例,脑膜瘤4例,CT平扫示低密度、等密度、略高密度及与脑出血CT值相等的高密度影,增强后于相应区域出现圆形和卵圆形均匀一致的强化影。胶质瘤3例,CT平扫示片状低密度、略高密度、囊性低密度影,增强后除1人次不明显,余均有增强效应。肺癌脑转移1例,CT平扫示大片低密度影,有增强效应。幕下病灶1例肺癌脑转移。
1.3 治疗及预后 幕上的8例转神经外科全部手术,除1例胶质瘤术后病情继续恶化死亡外,余肢体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幕下病灶1例,自动出院。
2 讨论
瘤性卒中是由于颅内肿瘤因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影响脑部正常血液循环和血液供应。从而引起突发性貌似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本文9例,根据突发的局灶体征及术后功能的恢复,证明为血管机制起病,符合瘤性卒中的诊断,脑CT问世前误诊率较高,常常在尸检中发现。最早是1812年由Crureihicr[1],首先描述1例急性偏瘫病人、2周后死亡。尸检发现为巨大脑膜瘤。脑CT问世后误诊率明显下降。但随着人口老化,老年人脑瘤发病率升高,而脑血管病又是老年人常见病,加之脑CT表现复杂,有近似脑血管的改变,若不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仍易误诊。
综合本组9例,有以下体会:①老年人脑萎缩代偿空间大,动脉硬化,血流量减少,血管通透性低,早期肿瘤组织周围水肿并不严重,因此卒中前多无经典的脑瘤症状和体征[2]。②瘤性卒中,肿瘤多发生在幕上脑表面或静区,早期多无症状,只有影响脑血液循环时才出现症状,而脑内的血液循环又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临床症状常常可以自我缓解,表现为发作性局灶体征。本文1例右额顶腹质母细胞瘤,因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3个月,复发不缓解1天入院,误诊为TIA达3月之久。③尽管我们对急性脑血管病人常规进行脑CT扫描,但由于脑瘤CT表现复杂,有近似脑血管病的改变,仍易误诊。如本文1例脑膜瘤,脑CT示右枕叶大脑镰旁CT值73Hu卵圆形高密影,曾误诊为脑出血,后经手术证实为脑膜瘤砂粒样钙化。胶质瘤浸润性生长,早期未囊性变,结节化及瘤内出血时多无占位效应,再因早期血脑屏障,未被破坏,可无增强效应,亦是误诊的常见原因。如本文1例胶质瘤,先后3次住院,误诊为脑血管病达15个月之久,尤其是第2次住院,经脑CT平扫、增强,MRI等多种检查,仍误诊为脑梗塞,第3次住院才确诊,手术证实为星形细胞瘤Ⅱ级。单发转移癌易误诊为脑血管病,本文1例62岁女性,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史4年,肺癌术后1年,晨起突发偏瘫,24小时内缓解,脑CT平扫示右顶枕大片低密度,初诊脑梗塞,增强后示圆形高密度影,手术证实为肺癌脑转移。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对瘤性卒中的警惕性,提高对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点及脑CT复杂表现的认识,才能达到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DaN DD,et al.Intermittent cercbral symptoms with mentnglornas,Arch Ncurol,1981,5:287.
[2] 曹起龙,等.瘤性卒中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疾病进展,2000,3:19., 百拇医药(关博重)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74-02
【关键词】老年及老年前期 瘤性卒中 临床分析
1997年以来,我们共发现貌似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及老年前期者瘤性卒中9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5例,女4例。年龄50~62岁。住院人次:1例先后住院3次,共住院11人次。发病至入院时间:24小时内6人次,1周内3人次;2周内1人次,3个月内1人次。首发症状均酷似急性脑血管病。初诊缺血性脑血管病9人次,其中貌似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4人次,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症状3人次,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1人次。貌似脑梗塞5人次,脑出血1人次,蛛网膜下腔出血1人次。全部病例病前均无明显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压高的症状,无病理征7人次,单侧病理征1人次,双侧病理征3人次。
1.1 既往史 高血压史6例,其中伴糖尿病、高血脂、肺癌史1例。贾克森氏癫痫史1例。
1.2 辅助检查 腰穿5例,脑压偏高2例,CSF蛋白定量高2例。EEG7例,局灶性慢波5例。ECG9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X线检查肺癌术后1例。肺癌伴胸膜转移1例。脑CT扫描11人次,幕上病灶8例,脑膜瘤4例,CT平扫示低密度、等密度、略高密度及与脑出血CT值相等的高密度影,增强后于相应区域出现圆形和卵圆形均匀一致的强化影。胶质瘤3例,CT平扫示片状低密度、略高密度、囊性低密度影,增强后除1人次不明显,余均有增强效应。肺癌脑转移1例,CT平扫示大片低密度影,有增强效应。幕下病灶1例肺癌脑转移。
1.3 治疗及预后 幕上的8例转神经外科全部手术,除1例胶质瘤术后病情继续恶化死亡外,余肢体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幕下病灶1例,自动出院。
2 讨论
瘤性卒中是由于颅内肿瘤因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影响脑部正常血液循环和血液供应。从而引起突发性貌似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本文9例,根据突发的局灶体征及术后功能的恢复,证明为血管机制起病,符合瘤性卒中的诊断,脑CT问世前误诊率较高,常常在尸检中发现。最早是1812年由Crureihicr[1],首先描述1例急性偏瘫病人、2周后死亡。尸检发现为巨大脑膜瘤。脑CT问世后误诊率明显下降。但随着人口老化,老年人脑瘤发病率升高,而脑血管病又是老年人常见病,加之脑CT表现复杂,有近似脑血管的改变,若不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仍易误诊。
综合本组9例,有以下体会:①老年人脑萎缩代偿空间大,动脉硬化,血流量减少,血管通透性低,早期肿瘤组织周围水肿并不严重,因此卒中前多无经典的脑瘤症状和体征[2]。②瘤性卒中,肿瘤多发生在幕上脑表面或静区,早期多无症状,只有影响脑血液循环时才出现症状,而脑内的血液循环又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临床症状常常可以自我缓解,表现为发作性局灶体征。本文1例右额顶腹质母细胞瘤,因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3个月,复发不缓解1天入院,误诊为TIA达3月之久。③尽管我们对急性脑血管病人常规进行脑CT扫描,但由于脑瘤CT表现复杂,有近似脑血管病的改变,仍易误诊。如本文1例脑膜瘤,脑CT示右枕叶大脑镰旁CT值73Hu卵圆形高密影,曾误诊为脑出血,后经手术证实为脑膜瘤砂粒样钙化。胶质瘤浸润性生长,早期未囊性变,结节化及瘤内出血时多无占位效应,再因早期血脑屏障,未被破坏,可无增强效应,亦是误诊的常见原因。如本文1例胶质瘤,先后3次住院,误诊为脑血管病达15个月之久,尤其是第2次住院,经脑CT平扫、增强,MRI等多种检查,仍误诊为脑梗塞,第3次住院才确诊,手术证实为星形细胞瘤Ⅱ级。单发转移癌易误诊为脑血管病,本文1例62岁女性,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史4年,肺癌术后1年,晨起突发偏瘫,24小时内缓解,脑CT平扫示右顶枕大片低密度,初诊脑梗塞,增强后示圆形高密度影,手术证实为肺癌脑转移。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对瘤性卒中的警惕性,提高对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点及脑CT复杂表现的认识,才能达到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DaN DD,et al.Intermittent cercbral symptoms with mentnglornas,Arch Ncurol,1981,5:287.
[2] 曹起龙,等.瘤性卒中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疾病进展,2000,3:19., 百拇医药(关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