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下呼吸道感染176例临床分析(2)
我院肿瘤病人在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中占第一位,可能与我院呼吸肿瘤科为重点科室收入患有肺部疾病、肺癌病人多有关。肿瘤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体质较衰竭,相当一部分患者长期卧床,使咳嗽反射减弱,炎症分泌物滞留,另外各种治疗手段(化疗、呼吸机、抗生素的使用)也对呼吸道黏膜有损伤作用致分泌物排泄障碍,则导致肺部感染。肿瘤病人由于机体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加上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再加上放、化疗和各种侵袭性操作如不及时处理,会引起院内感染,而且医院病原菌易产生耐药,对抗生素不敏感,一旦发生感染不仅影响疗效而且促进死亡。因此要加强对老年患者保护性隔离和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认真治疗营养不良、糖尿病、贫血等慢性疾病,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抗感染的能力。
3.2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正常人口咽部主要是G+需氧菌群寄存,而气管远端是无菌环境,住院患者口咽部转为G-需氧菌为主。本组患者呼吸道也以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2]但本组调查G-杆菌中以非发酵菌占多数(59.3%)却与大多文献报道的以肠杆菌科为主不同。非发酵菌主要引起医院感染,且以多重耐药而著称。感染宿主多为免疫功能低下、有侵袭性操作、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多引起重症肺炎,治疗较困难。由于非发酵菌感染中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脓液呈绿色外,临床症状、特征缺乏特异性。因此非发酵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及时正确地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一旦诊断为非发酵菌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为了预防和控制非发酵菌感染发生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选择压力[3]。
, 百拇医药
本次调查以单种细菌而言金黄色葡萄球菌居第一,而且56.7%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院内感染与住院时间长和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有关。MRSA主要寄殖在健康人的鼻前庭,入侵途径主要通过污染的手,尤其是医护人员的手,导致在病人之间传播。,MRSA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主要依靠及时发现感染者与携带者,并将其隔离,给予有效治疗及时清除携带状况[4]。防止MRSA感染经医务人员的手、医疗环境、医疗设备的传播。MRSA感染不仅治疗费用高而且死亡也较高。
3.3 本组调查中病人在ICU发生的肺部感染以多重耐药菌为主,且发生多次不同细菌和多重感染。ICU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场所,停留时间长就增加了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定植的机会,增加感染发生。我院ICU室以收入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的脑外伤、脑出血危重病人为主。因病情危重实施上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是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在防治脑水肿的应用,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引起感染发生。脑出血昏迷病人正常的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咳痰能力降低,造成分泌物不易及时排除。胃内容物反流而发生误吸,胃管的保留提供了细菌迁移的途径。并且为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使用H2受体阻滞剂,不可避免地降低患者胃液酸性,而当胃液酸性下降时,消化道中的细菌可上行至口腔定植,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5]。
, 百拇医药
3.4 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前应用抗感染药164例占93.2%,其中预防用药占43.9%。发生感染时送检率为65.3%。虽然在发生感染时能即时采集标本送检,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药。但因前期抗生素应用时间长起点高,广谱抗生素应用使机体微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正常菌群定植抵抗力下降,导致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耐药性细菌和真菌极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患者发生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给治疗带来困难。
4 结论
本次调查表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与住院时间、性别、年龄、病人所患基础病、抗生素使用有关。从我院感染病人的痰培养结果显示,以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约占检出病原菌的45.7%(其中非发酵菌占59.3%),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G+球菌仅占28.7%但主要是的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6.7%,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后治疗极为困难,因此预防就更加重要。
4.1 缩短住院时间: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原发病,提高疾病诊断的正确率、治愈率。提高护理质量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 百拇医药
4.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做好呼吸道感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出现高度耐药细菌感染的病人的隔离。减少侵入性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呼吸道治疗和护理时要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要求进行,要做好呼吸治疗装置使用、储存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尤其强调雾化液体必须无菌条件下配置;除特殊情况下,气管切开必须在手术室进行。由于病人病情重陪护人员多也是造成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对病人家属的管理,加强病房的护理极为重要。严格探视制度,做好家属、护工的健康宣教。
4.3 加强基础护理:定期翻身拍背,注意更换患者的体位。给病人吸痰时要一人一管。应强调无菌技术,动作轻柔,减少损伤。要防止误吸和做好上呼吸道部位的护理。要防止误吸主要是要防止胃内容物的反流和口咽部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加强口腔护理,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在进行鼻饲、胃肠减压、插管洗胃、吸痰、气管内滴入等要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对胸、腹部手术的病人,避免使用镇静剂,鼓励病人戒烟。另外,要注意清除气管插管病人声门下及气囊间隙的积液并尽早拔管。
, 百拇医药
4.4 加强手卫生制度的落实,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每个病人治疗前、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以及更换治部位的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戴手套和进行手的消毒。各科室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备、洗手液和快速手消毒液。防止通过医护人员的双手造成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4.5 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内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要提高病原菌送检率,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正确掌握剂量、疗程以免造成菌群失调。医生必须严格掌握预防用药的指征,不能以抗菌药物使用来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或替代严格的消毒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而盲目使用。如此势必使医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加,同时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6]。
4.6 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加强营养,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
总之患者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不仅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导致死亡。而且随者广谱抗感染药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的增加已成为临床治疗棘手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预防和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必须加强基础护理、注重病人周围环境的消毒隔离、合理用药、改善机体防御功能、加强监控预防意识,使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提高医疗质量。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钟秀玲,罗艳霞.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现代护理,2002,8(11):875-877
[2] 郑利先,陈钢等.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27-429
[3]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473-480
[4] 吴本权,唐英春等.医院内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高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13-415
[5] 罗良生,李英斌等.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10):600-603
[6] 陈文光,章泽豹,蒋景华.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406-1409, 百拇医药(张莉莉 连桂真 阮美丽 黄海望 候润宇)
3.2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正常人口咽部主要是G+需氧菌群寄存,而气管远端是无菌环境,住院患者口咽部转为G-需氧菌为主。本组患者呼吸道也以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2]但本组调查G-杆菌中以非发酵菌占多数(59.3%)却与大多文献报道的以肠杆菌科为主不同。非发酵菌主要引起医院感染,且以多重耐药而著称。感染宿主多为免疫功能低下、有侵袭性操作、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多引起重症肺炎,治疗较困难。由于非发酵菌感染中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脓液呈绿色外,临床症状、特征缺乏特异性。因此非发酵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及时正确地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一旦诊断为非发酵菌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为了预防和控制非发酵菌感染发生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选择压力[3]。
, 百拇医药
本次调查以单种细菌而言金黄色葡萄球菌居第一,而且56.7%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院内感染与住院时间长和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有关。MRSA主要寄殖在健康人的鼻前庭,入侵途径主要通过污染的手,尤其是医护人员的手,导致在病人之间传播。,MRSA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主要依靠及时发现感染者与携带者,并将其隔离,给予有效治疗及时清除携带状况[4]。防止MRSA感染经医务人员的手、医疗环境、医疗设备的传播。MRSA感染不仅治疗费用高而且死亡也较高。
3.3 本组调查中病人在ICU发生的肺部感染以多重耐药菌为主,且发生多次不同细菌和多重感染。ICU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场所,停留时间长就增加了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定植的机会,增加感染发生。我院ICU室以收入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的脑外伤、脑出血危重病人为主。因病情危重实施上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是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在防治脑水肿的应用,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引起感染发生。脑出血昏迷病人正常的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咳痰能力降低,造成分泌物不易及时排除。胃内容物反流而发生误吸,胃管的保留提供了细菌迁移的途径。并且为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使用H2受体阻滞剂,不可避免地降低患者胃液酸性,而当胃液酸性下降时,消化道中的细菌可上行至口腔定植,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5]。
, 百拇医药
3.4 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前应用抗感染药164例占93.2%,其中预防用药占43.9%。发生感染时送检率为65.3%。虽然在发生感染时能即时采集标本送检,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药。但因前期抗生素应用时间长起点高,广谱抗生素应用使机体微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正常菌群定植抵抗力下降,导致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耐药性细菌和真菌极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患者发生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给治疗带来困难。
4 结论
本次调查表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与住院时间、性别、年龄、病人所患基础病、抗生素使用有关。从我院感染病人的痰培养结果显示,以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约占检出病原菌的45.7%(其中非发酵菌占59.3%),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G+球菌仅占28.7%但主要是的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6.7%,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后治疗极为困难,因此预防就更加重要。
4.1 缩短住院时间: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原发病,提高疾病诊断的正确率、治愈率。提高护理质量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 百拇医药
4.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做好呼吸道感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出现高度耐药细菌感染的病人的隔离。减少侵入性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呼吸道治疗和护理时要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要求进行,要做好呼吸治疗装置使用、储存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尤其强调雾化液体必须无菌条件下配置;除特殊情况下,气管切开必须在手术室进行。由于病人病情重陪护人员多也是造成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对病人家属的管理,加强病房的护理极为重要。严格探视制度,做好家属、护工的健康宣教。
4.3 加强基础护理:定期翻身拍背,注意更换患者的体位。给病人吸痰时要一人一管。应强调无菌技术,动作轻柔,减少损伤。要防止误吸和做好上呼吸道部位的护理。要防止误吸主要是要防止胃内容物的反流和口咽部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加强口腔护理,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在进行鼻饲、胃肠减压、插管洗胃、吸痰、气管内滴入等要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对胸、腹部手术的病人,避免使用镇静剂,鼓励病人戒烟。另外,要注意清除气管插管病人声门下及气囊间隙的积液并尽早拔管。
, 百拇医药
4.4 加强手卫生制度的落实,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每个病人治疗前、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以及更换治部位的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戴手套和进行手的消毒。各科室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备、洗手液和快速手消毒液。防止通过医护人员的双手造成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4.5 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内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要提高病原菌送检率,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正确掌握剂量、疗程以免造成菌群失调。医生必须严格掌握预防用药的指征,不能以抗菌药物使用来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或替代严格的消毒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而盲目使用。如此势必使医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加,同时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6]。
4.6 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加强营养,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
总之患者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不仅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导致死亡。而且随者广谱抗感染药不合理使用,耐药菌株的增加已成为临床治疗棘手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预防和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必须加强基础护理、注重病人周围环境的消毒隔离、合理用药、改善机体防御功能、加强监控预防意识,使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提高医疗质量。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钟秀玲,罗艳霞.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现代护理,2002,8(11):875-877
[2] 郑利先,陈钢等.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27-429
[3]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473-480
[4] 吴本权,唐英春等.医院内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高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13-415
[5] 罗良生,李英斌等.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10):600-603
[6] 陈文光,章泽豹,蒋景华.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406-1409, 百拇医药(张莉莉 连桂真 阮美丽 黄海望 候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