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68例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2-0051-01
当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已进入冠心病的高发期,而心理问题与冠心病的关系已充分被人们所认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不仅需要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护理心理干预亦关系到手术的顺利实施,并直接影响预后和康复。现对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168例患者心理护理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在心导管室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68例,男113例,女55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3岁。
2 护理
2.1 术前的心理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有创手术,绝大多数的患者是在清醒状态下走到或被送到心导管室,因对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手术的基本过程了解还不很充分,常常有很大心理压力;经对168例患者术前调查分析显示:71%有恐惧感、32%害怕手术、19%担心疼痛、10%担心费用大、6%害怕死亡、2%担心并发症及害怕被做人体试验。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和沟通技巧,以和蔼的态度、得体的语言帮助患者对疾病树立正确的认识,告诉患者整个手术所需的时间、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委婉地介绍术者的执业情况、手术的过程,重点介绍手术的方式及优点、必要性和安全性及该手术对今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消除紧张感;并告诉患者术中有什么不舒服和要求可以及时提出。使患者放心接受治疗,从而与手术人员密切配合完成手术。
2.2 术中的心理护理:心导管室对患者是相对幽闭的环境,患者进去后失去了亲人在旁可依赖的安全感,同时手术过程中影像增强器向面部的靠近,导管床移动和压力泵加减压的噪音,高分辨率荧光屏跳动的影像图形,都会成为患者敏感的不良刺激,易产生恐惧感和孤独感,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球囊释放时出现的胸闷、胸疼、心悸及伴随的出汗,手术护士要及时帮助患者擦汗,轻抚患者,语言亲切地与患者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并说明手术是严格按照医疗规程正常进行的,每一项操作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这些症状只是暂时的现象。患者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只有克服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才能使手术顺利完成。
2.3 术后的心理护理:患者被送回病房后,护士的每一步操作都要有条不紊、敏捷、准确、轻柔,给患者及家属以安全感。患者关心何时拔管,要说明拔管后局部加压和监护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起居多加关心,让患者感到温暖。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争取家属亲属的理解支持,共同使其克服术后长期服药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的悲观情绪,并告诉患者术后将会对其定期随访。给患者及家属讲述医学知识、护理知识和护理常规以及饮食起居,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如药物的性能、不良反应、保存方法等重要细节问题一一交待清楚。
3 讨论
有研究证明:长期的工作压力、饮酒、情绪激动、焦虑、高脂饮食、失眠等问题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不良心理状况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不良心理状况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收缩压上升,血小板粘附性与聚集作用增加,导致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引起冠心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许多疾病的根源始于有害的社会因素,一些不良的精神因素都可成为应激源而破坏神经系统的平衡,导致精神——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异常,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经统计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50%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部分患者看预后[2];但是有一定死亡发生率的有创手术[3]。术前的心理社会因素必然在手术中有所反应,不仅手术时需要术者精湛的技术,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亦能够给患者良好的心理影响。对争取患者积极配合,使手术安全、顺利的完成起关键作用,也对患者的预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必勇,崔建国,李春坚等.住院冠心病患者1083例心里状况的调查与相关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703-704
[2] 苑飞,宋现涛,吕树铮.中国内地2008年度经皮冠状动脉治疗调查注册研究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631
[3] 李占全,金元哲.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2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7
作者单位:471100 河南省孟津县公疗医院, 百拇医药(史艳丽)
当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已进入冠心病的高发期,而心理问题与冠心病的关系已充分被人们所认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不仅需要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护理心理干预亦关系到手术的顺利实施,并直接影响预后和康复。现对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168例患者心理护理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在心导管室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68例,男113例,女55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3岁。
2 护理
2.1 术前的心理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有创手术,绝大多数的患者是在清醒状态下走到或被送到心导管室,因对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手术的基本过程了解还不很充分,常常有很大心理压力;经对168例患者术前调查分析显示:71%有恐惧感、32%害怕手术、19%担心疼痛、10%担心费用大、6%害怕死亡、2%担心并发症及害怕被做人体试验。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和沟通技巧,以和蔼的态度、得体的语言帮助患者对疾病树立正确的认识,告诉患者整个手术所需的时间、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委婉地介绍术者的执业情况、手术的过程,重点介绍手术的方式及优点、必要性和安全性及该手术对今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消除紧张感;并告诉患者术中有什么不舒服和要求可以及时提出。使患者放心接受治疗,从而与手术人员密切配合完成手术。
2.2 术中的心理护理:心导管室对患者是相对幽闭的环境,患者进去后失去了亲人在旁可依赖的安全感,同时手术过程中影像增强器向面部的靠近,导管床移动和压力泵加减压的噪音,高分辨率荧光屏跳动的影像图形,都会成为患者敏感的不良刺激,易产生恐惧感和孤独感,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球囊释放时出现的胸闷、胸疼、心悸及伴随的出汗,手术护士要及时帮助患者擦汗,轻抚患者,语言亲切地与患者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并说明手术是严格按照医疗规程正常进行的,每一项操作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这些症状只是暂时的现象。患者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只有克服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才能使手术顺利完成。
2.3 术后的心理护理:患者被送回病房后,护士的每一步操作都要有条不紊、敏捷、准确、轻柔,给患者及家属以安全感。患者关心何时拔管,要说明拔管后局部加压和监护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起居多加关心,让患者感到温暖。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争取家属亲属的理解支持,共同使其克服术后长期服药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的悲观情绪,并告诉患者术后将会对其定期随访。给患者及家属讲述医学知识、护理知识和护理常规以及饮食起居,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如药物的性能、不良反应、保存方法等重要细节问题一一交待清楚。
3 讨论
有研究证明:长期的工作压力、饮酒、情绪激动、焦虑、高脂饮食、失眠等问题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不良心理状况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不良心理状况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收缩压上升,血小板粘附性与聚集作用增加,导致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引起冠心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许多疾病的根源始于有害的社会因素,一些不良的精神因素都可成为应激源而破坏神经系统的平衡,导致精神——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异常,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经统计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50%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部分患者看预后[2];但是有一定死亡发生率的有创手术[3]。术前的心理社会因素必然在手术中有所反应,不仅手术时需要术者精湛的技术,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亦能够给患者良好的心理影响。对争取患者积极配合,使手术安全、顺利的完成起关键作用,也对患者的预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必勇,崔建国,李春坚等.住院冠心病患者1083例心里状况的调查与相关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703-704
[2] 苑飞,宋现涛,吕树铮.中国内地2008年度经皮冠状动脉治疗调查注册研究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631
[3] 李占全,金元哲.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2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7
作者单位:471100 河南省孟津县公疗医院, 百拇医药(史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