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032-02【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QT离散度 临床意义
目前如何识别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猝死的高危人群一直是困扰临床心脏病学的一大难题,近年研究表明:QT离散度(QTd)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QTd的增加能预示着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在特发性长QT综合征患者和心肌梗死患者QTd的增加是各种心律失常事件如:持续性室速、室颤和猝死的预测指标。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QTd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预后意义的资料报道很少,且存在着争议。本文研究QTd和室早、VLP的关系并评价QTd的预后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1998年7月—2003年7月在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年龄(57.8±13.7)岁。入选条件为:窦性心律,无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45%;未长期应用潜在影响QT间期的药物(奎尼丁、胺碘酮、异丙肾等)。
1.2QTd的测量:在同步纪录12导联心电图上进行,速度为50mm/s,以QRS波群的起始点到以T波降支或其切线与等电位线交界处为终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