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184-02
【摘要】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病人早日康复的基石,沟通技巧又是链接护患关系的纽带。这种纽带的建立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结果。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正确掌握和娴熟的运用各种形体和语言的沟通技巧,使患者处于一种信任、和谐、平等的护患无缝隙的互动平台中,愉快的接受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沟通技巧;护理方法研究
精神科的患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所获得的精神上、心理上的疾患远大于肉体疾患的痛楚[1]。这种长期、慢性精神负面效应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会诱发患者自残、自杀、攻击他人等事件发生,给患者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不稳定因素。这类患者入院后,护理的任务比医疗的任务更重、更艰巨。因其病史的获得、病情的变化、治疗及护理合作行等诸多方面都要依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来完成。所以,沟通技巧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护士的护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笔者认为精神科的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百拇医药
1 注意形体、形象的塑造,适度形体语言的表达。护理人员工作时,应注意仪表整洁、庄重、大方和简洁,忌讳仪表不整、举止轻浮,或者花枝招展、浓妆艳抹[2,3]。不修边幅会给患者一种不信任的印象,甚至反感,使之置篱笆墙之外。这样就给后续的语言沟通或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过度煽情服饰,会使患者情感高涨的患者更加兴奋,抑或能触发偏执型、妄想、狂躁型患者的病情突发。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服饰要具有一种理性、大方而不失有亲和力,使患者能愉快的接受。护理人员的运动行为应保持适度,举止动作不可过快,频率不可过高,在病房间奔跑、跳跃或做与护理无关的高频动作、轻浮举止等均可能造成患者误解。但也不能无精打采、缺乏热情。这样也同样能助长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结,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
2 加强与患者心灵互动感应,发挥肢体语言的魅力。人类是有思想、有思维,并具有较为敏感心灵感应维系的一组高级动物群体。无论是健康人群间、患者间,还是医患、医护间都存在着不间断的心灵交流,这不过这种流淌的源脉是否流畅的问题。当患者刚进入医院这一陌生的环境中,都存在不习惯、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除外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外,还应加强与患者心灵互动感应,发挥肢体语言的魅力[3]。如患者病情好转进步时、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时、抑郁患者治疗后能跨越“围城”一吐心苦水时,我们护理人员可为他们鼓掌、竖起大拇指、做“OK”的动作,并投去赞美的眼神,让患者心灵与我们互动、与我们一起分享医治成功的喜悦,让患者感觉到我们护理人员是他们的贴心可以依靠的人。
, http://www.100md.com
3 掌握患者病情,巧妙运用语言工具。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是感情沟通的桥梁,护理工作中应用语言交流最普遍和最有效。对于精神科的患者,其语言交流,往往又不同于普通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应该用于患者病情相适应的语言沟通,否则就难以开启患者心灵的窗口,实施心理护理,达到治疗的目的[4]。
3.1 启发性语言:对一些思路不清,语言重复、跳跃的患者,护理人员与之交流时可在患者讲话间隙巧妙提示,并转入正题,来完成预定交谈目的。
3.2 鼓励性语言:对于抑郁寡欢、内心紧闭的抑郁症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创造轻松的交谈气氛,启发患者吐露内心情感。对消极悲观者,应加以正确引导,多举成功的实例,为患者建立可追寻的奋斗目标。
3.3安慰性语言:癔症和疑病患者以表现焦虑、恐惧,担心自己患严重疾病,难以医治。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避免使用怀疑性语言和刺激性语言,可多运用安慰性语言使患者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 http://www.100md.com
3.4暗示性语言:积极的暗示语言可以使患者在有意无意中受到良好的刺激,让患者能自觉的沿着暗示的意思努力去做某一件事情。如有些药物依从性差的患者,我们可以这样对患者说:“某某患者当初进入医院时的病情比你厉害,他就是能按时吃您这种药物后很快就痊愈出院了。”这样的暗示,患者听了很舒坦,认为我目前的状况比护士说的某某好多了,我现在只需如他一样按时吃药就能很快痊愈[5]。反之,如消极暗示性语言,同样也能给患者带来负面效果,甚至加重病情的发展。如对于抑郁症患者,给予其家属交代病情时,应禁止在患者的面前以个案自溢或跳楼等残忍结束生命的实例来暗示病情的严重性。因这样的信息一旦流露给患者,患者也可能在极度抑郁时实施模仿[6]。
4 注意沟通环境,提高沟通效果。有些精神病患者对自身所处的环境非常敏感,周围的风吹草动均能引起患者的情绪波动。所以,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一定注意环境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患者置身于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与患者沟通。如在陪患者晨练、散步时、患者病情取得好转喜悦时,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自己的姓名、职务及负责治病医生的姓名,然后询问患者目前感觉如何,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我又能为您做些什么等。在这样的环境中,与患者交流沟通,患者感觉很温馨,对护理人员有一种心理寄托或期盼。
, 百拇医药
总之,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护理人员一定注意察颜观色,正确掌握和运用沟通技巧,选择合适的沟通场所。走进患者的心里,洞察和了解患者的需求、思想动态,进而采取针对性沟通方式、护理计划,更好的做好心理护理,努力达到“医患者之心,疗患者之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闽如,周小妹。精神科病房护士与患者沟通技巧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43。
[2] 雷慧。精神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3。
[3] 陈胜美,何雪珍,陈美兰,等。精神科护理概念[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73。
[4] 陈萍。精神科护士与病患的语言沟通技巧[J],当代医学,2009,15(25):124.
[5] 肖云。浅谈精神科护士的语言技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80。
[6]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病护理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3-55。
作者单位:224300 盐城市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陈秀英)
【摘要】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病人早日康复的基石,沟通技巧又是链接护患关系的纽带。这种纽带的建立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结果。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正确掌握和娴熟的运用各种形体和语言的沟通技巧,使患者处于一种信任、和谐、平等的护患无缝隙的互动平台中,愉快的接受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沟通技巧;护理方法研究
精神科的患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所获得的精神上、心理上的疾患远大于肉体疾患的痛楚[1]。这种长期、慢性精神负面效应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会诱发患者自残、自杀、攻击他人等事件发生,给患者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不稳定因素。这类患者入院后,护理的任务比医疗的任务更重、更艰巨。因其病史的获得、病情的变化、治疗及护理合作行等诸多方面都要依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来完成。所以,沟通技巧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护士的护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笔者认为精神科的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百拇医药
1 注意形体、形象的塑造,适度形体语言的表达。护理人员工作时,应注意仪表整洁、庄重、大方和简洁,忌讳仪表不整、举止轻浮,或者花枝招展、浓妆艳抹[2,3]。不修边幅会给患者一种不信任的印象,甚至反感,使之置篱笆墙之外。这样就给后续的语言沟通或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过度煽情服饰,会使患者情感高涨的患者更加兴奋,抑或能触发偏执型、妄想、狂躁型患者的病情突发。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服饰要具有一种理性、大方而不失有亲和力,使患者能愉快的接受。护理人员的运动行为应保持适度,举止动作不可过快,频率不可过高,在病房间奔跑、跳跃或做与护理无关的高频动作、轻浮举止等均可能造成患者误解。但也不能无精打采、缺乏热情。这样也同样能助长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结,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
2 加强与患者心灵互动感应,发挥肢体语言的魅力。人类是有思想、有思维,并具有较为敏感心灵感应维系的一组高级动物群体。无论是健康人群间、患者间,还是医患、医护间都存在着不间断的心灵交流,这不过这种流淌的源脉是否流畅的问题。当患者刚进入医院这一陌生的环境中,都存在不习惯、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除外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外,还应加强与患者心灵互动感应,发挥肢体语言的魅力[3]。如患者病情好转进步时、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时、抑郁患者治疗后能跨越“围城”一吐心苦水时,我们护理人员可为他们鼓掌、竖起大拇指、做“OK”的动作,并投去赞美的眼神,让患者心灵与我们互动、与我们一起分享医治成功的喜悦,让患者感觉到我们护理人员是他们的贴心可以依靠的人。
, http://www.100md.com
3 掌握患者病情,巧妙运用语言工具。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是感情沟通的桥梁,护理工作中应用语言交流最普遍和最有效。对于精神科的患者,其语言交流,往往又不同于普通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应该用于患者病情相适应的语言沟通,否则就难以开启患者心灵的窗口,实施心理护理,达到治疗的目的[4]。
3.1 启发性语言:对一些思路不清,语言重复、跳跃的患者,护理人员与之交流时可在患者讲话间隙巧妙提示,并转入正题,来完成预定交谈目的。
3.2 鼓励性语言:对于抑郁寡欢、内心紧闭的抑郁症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创造轻松的交谈气氛,启发患者吐露内心情感。对消极悲观者,应加以正确引导,多举成功的实例,为患者建立可追寻的奋斗目标。
3.3安慰性语言:癔症和疑病患者以表现焦虑、恐惧,担心自己患严重疾病,难以医治。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避免使用怀疑性语言和刺激性语言,可多运用安慰性语言使患者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 http://www.100md.com
3.4暗示性语言:积极的暗示语言可以使患者在有意无意中受到良好的刺激,让患者能自觉的沿着暗示的意思努力去做某一件事情。如有些药物依从性差的患者,我们可以这样对患者说:“某某患者当初进入医院时的病情比你厉害,他就是能按时吃您这种药物后很快就痊愈出院了。”这样的暗示,患者听了很舒坦,认为我目前的状况比护士说的某某好多了,我现在只需如他一样按时吃药就能很快痊愈[5]。反之,如消极暗示性语言,同样也能给患者带来负面效果,甚至加重病情的发展。如对于抑郁症患者,给予其家属交代病情时,应禁止在患者的面前以个案自溢或跳楼等残忍结束生命的实例来暗示病情的严重性。因这样的信息一旦流露给患者,患者也可能在极度抑郁时实施模仿[6]。
4 注意沟通环境,提高沟通效果。有些精神病患者对自身所处的环境非常敏感,周围的风吹草动均能引起患者的情绪波动。所以,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一定注意环境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患者置身于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与患者沟通。如在陪患者晨练、散步时、患者病情取得好转喜悦时,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自己的姓名、职务及负责治病医生的姓名,然后询问患者目前感觉如何,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我又能为您做些什么等。在这样的环境中,与患者交流沟通,患者感觉很温馨,对护理人员有一种心理寄托或期盼。
, 百拇医药
总之,与精神病患者进行沟通护理人员一定注意察颜观色,正确掌握和运用沟通技巧,选择合适的沟通场所。走进患者的心里,洞察和了解患者的需求、思想动态,进而采取针对性沟通方式、护理计划,更好的做好心理护理,努力达到“医患者之心,疗患者之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闽如,周小妹。精神科病房护士与患者沟通技巧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43。
[2] 雷慧。精神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3。
[3] 陈胜美,何雪珍,陈美兰,等。精神科护理概念[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73。
[4] 陈萍。精神科护士与病患的语言沟通技巧[J],当代医学,2009,15(25):124.
[5] 肖云。浅谈精神科护士的语言技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80。
[6]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病护理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3-55。
作者单位:224300 盐城市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陈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