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感冒后遗留咳嗽36例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325-01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感冒后遗留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临床选择感冒后遗留咳嗽36例,用古方“一味散”加味辨证施治,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97.2%。 结论 加味一味散治疗感冒后遗留咳嗽疗效明显。
【关键词】感冒后遗留咳嗽 ;加味一味散
临床上常见许多因感染时邪而发病者,症见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喉肿痛、肌肉酸痛、乏力,谓之感冒。经西医综合治疗数日后表邪已解,高热已退,诸症渐消。但入里之邪仍滞留肺中不解,与内热痰饮互结,肺宣降清肃功能失常,遗留咳嗽,久治不愈,病者甚是痛苦。近年来,我们采用古方一味散加味辨证治疗感冒后遗留咳嗽36例门诊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36例患者均来源于门诊,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16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职业分类:农民32例,干部职工3例,学生1例。36例患者均为复诊病例。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20天,平均12.5天。所有患者均经胸透、X拍片检查、痰检而排除呼吸系统的其他疾病。临床表现:①共同表现:咳嗽连声不断,胸闷气短,或顿咳气急,胸肋震痛,或干咳无痰,轻微头痛,鼻塞咽痛,口干舌燥。②不同表现:部分病人咳嗽顽固,夜间尤甚,不得平卧,咳痰粘稠或白稀持续数日而不愈。
2 治疗方法
《中国验方集》中收录清、沈金鳌撰《沈氏尊生书》载有“一服散”,方剂:大半夏三个、杏仁七个、乌梅二个、罂粟壳二个、阿胶一钱、生姜十片、紫苏十叶、甘草一钱。主治:“天行嗽,感时行之气作咳也,盖因时令不正人多感冒,以致痰盛寒热,或鼻塞声重,宜一服散”。参照古人经验,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在古方的基础上再根据患者表现出的不同临床症状随症加味,辩证施治。方剂组成:法半夏12克、紫苏10克、杏仁10克、乌梅10克、阿胶10克(烊化冲服)、罂粟壳9克、生姜3克、甘草6克。随症加味:①干咳气逆,痰少费力,咽喉干痛,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而黄干,脉弦数者加麦冬、代赭石、川贝母、沙参、山栀(炒)以清肝泄火,养阴止咳。若邪传大肠,腑气不通,大便干结者,加生军、瓜娄仁以泻热通便。若咳嗽痰中带血,加白芨、生藕节、茜草炭以凉血、活络、止血。②咳嗽频繁,痰粘阻喉不易咳出者,加地龙、蛤壳、杷叶(灸)、陈皮以降气、化痰、解痉、止咳。③咳嗽痰黄稠,低热盗汗,苔干少津,脉细数者,加竹叶、沙参、地骨皮、石膏、桑白皮以滋阴清热润肺。④久咳而气短,动则汗出,痰稀薄,舌质淡嫩,苔薄白腻,脉缓虚软者,加太子参、茯苓、黄芪、白术(炒)以补气固表健脾。
, 百拇医药
3 疗效判定标准
3.1 痊愈:体温37℃以下,咳嗽完全消失,肺部听诊清音,舌象正常,其他症状全消。
3.2 显效: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减少,肺部听诊清音,其他症状基本消失。
3.3 无效:治疗中断,无法判定。
4 治疗结果
服药4~6剂痊愈者27例,占75%;服药7~10剂而愈者8例,占22.2%;服药3剂后因故中断治疗而无法判定疗效者1例,占2.8%,总有效率为97.2%.
5 典型病例女,46岁,农民。感冒后发烧、头痛、周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经西医对症治疗后诸症消失,唯遗留咳嗽难止,数日不愈,且昼轻夜重,影响睡眠和家人的休息。遂来诊治。经X线检查排除肺结核。查体症见:口干,痰粘不易咳出,咳嗽费力,舌苔微黄,脉弦细滑,疲乏无力,便干。即用中药一服散加味,处方:法半夏10克、粟壳10克、乌梅12克、杏仁12克、阿胶12克(烊化冲服)、麦冬15克、地龙12克、瓜娄仁12克、杷叶(灸)15克、紫苏6克、甘草6克、生姜3克、生军5克(后下),4剂,日1剂,早晚分服。服完后咳嗽大有好转,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时间短暂,大便通畅。原方减生军加川贝母12克,续服3剂而愈。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感冒后遗咳嗽多因风寒之邪侵袭于肺,出现肺气不宣,清肃失常所致。中医认为,气血津液互相依存,相互影响,感冒后期因发热日久伤阴耗津,加之久咳伤气,故多有程度不同的津血两伤,肺气耗散。发病后经西医治疗,诸症渐消,但痰阻气机,肺失肃降的邪恋之情依存。因此,本病为余邪未尽而正气已伤。治则当养阴、生津、敛肺以扶正气,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以除余邪。我们选用古方一服散加味施治,意取方中阿胶、乌梅、粟壳养津血、敛肺气以扶正。杏仁、半夏、紫苏止咳,宣气机,开肺气,燥温化痰,疏表以祛余邪。生姜、甘草健脾和胃,调气消痰,久咳则自愈。这是治疗感冒后遗咳嗽的关键。在治疗中再根据病者所表现出的不同临床症状,分别给于清肝泻火,滋阴润肺,降气平喘,补气益肺之法施治,则会收到事半功倍之疗效。
作者单位:734500 甘肃省民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www.100md.com(张贵 李银萍)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感冒后遗留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临床选择感冒后遗留咳嗽36例,用古方“一味散”加味辨证施治,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97.2%。 结论 加味一味散治疗感冒后遗留咳嗽疗效明显。
【关键词】感冒后遗留咳嗽 ;加味一味散
临床上常见许多因感染时邪而发病者,症见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喉肿痛、肌肉酸痛、乏力,谓之感冒。经西医综合治疗数日后表邪已解,高热已退,诸症渐消。但入里之邪仍滞留肺中不解,与内热痰饮互结,肺宣降清肃功能失常,遗留咳嗽,久治不愈,病者甚是痛苦。近年来,我们采用古方一味散加味辨证治疗感冒后遗留咳嗽36例门诊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36例患者均来源于门诊,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16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职业分类:农民32例,干部职工3例,学生1例。36例患者均为复诊病例。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20天,平均12.5天。所有患者均经胸透、X拍片检查、痰检而排除呼吸系统的其他疾病。临床表现:①共同表现:咳嗽连声不断,胸闷气短,或顿咳气急,胸肋震痛,或干咳无痰,轻微头痛,鼻塞咽痛,口干舌燥。②不同表现:部分病人咳嗽顽固,夜间尤甚,不得平卧,咳痰粘稠或白稀持续数日而不愈。
2 治疗方法
《中国验方集》中收录清、沈金鳌撰《沈氏尊生书》载有“一服散”,方剂:大半夏三个、杏仁七个、乌梅二个、罂粟壳二个、阿胶一钱、生姜十片、紫苏十叶、甘草一钱。主治:“天行嗽,感时行之气作咳也,盖因时令不正人多感冒,以致痰盛寒热,或鼻塞声重,宜一服散”。参照古人经验,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在古方的基础上再根据患者表现出的不同临床症状随症加味,辩证施治。方剂组成:法半夏12克、紫苏10克、杏仁10克、乌梅10克、阿胶10克(烊化冲服)、罂粟壳9克、生姜3克、甘草6克。随症加味:①干咳气逆,痰少费力,咽喉干痛,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而黄干,脉弦数者加麦冬、代赭石、川贝母、沙参、山栀(炒)以清肝泄火,养阴止咳。若邪传大肠,腑气不通,大便干结者,加生军、瓜娄仁以泻热通便。若咳嗽痰中带血,加白芨、生藕节、茜草炭以凉血、活络、止血。②咳嗽频繁,痰粘阻喉不易咳出者,加地龙、蛤壳、杷叶(灸)、陈皮以降气、化痰、解痉、止咳。③咳嗽痰黄稠,低热盗汗,苔干少津,脉细数者,加竹叶、沙参、地骨皮、石膏、桑白皮以滋阴清热润肺。④久咳而气短,动则汗出,痰稀薄,舌质淡嫩,苔薄白腻,脉缓虚软者,加太子参、茯苓、黄芪、白术(炒)以补气固表健脾。
, 百拇医药
3 疗效判定标准
3.1 痊愈:体温37℃以下,咳嗽完全消失,肺部听诊清音,舌象正常,其他症状全消。
3.2 显效: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减少,肺部听诊清音,其他症状基本消失。
3.3 无效:治疗中断,无法判定。
4 治疗结果
服药4~6剂痊愈者27例,占75%;服药7~10剂而愈者8例,占22.2%;服药3剂后因故中断治疗而无法判定疗效者1例,占2.8%,总有效率为97.2%.
5 典型病例女,46岁,农民。感冒后发烧、头痛、周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经西医对症治疗后诸症消失,唯遗留咳嗽难止,数日不愈,且昼轻夜重,影响睡眠和家人的休息。遂来诊治。经X线检查排除肺结核。查体症见:口干,痰粘不易咳出,咳嗽费力,舌苔微黄,脉弦细滑,疲乏无力,便干。即用中药一服散加味,处方:法半夏10克、粟壳10克、乌梅12克、杏仁12克、阿胶12克(烊化冲服)、麦冬15克、地龙12克、瓜娄仁12克、杷叶(灸)15克、紫苏6克、甘草6克、生姜3克、生军5克(后下),4剂,日1剂,早晚分服。服完后咳嗽大有好转,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时间短暂,大便通畅。原方减生军加川贝母12克,续服3剂而愈。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感冒后遗咳嗽多因风寒之邪侵袭于肺,出现肺气不宣,清肃失常所致。中医认为,气血津液互相依存,相互影响,感冒后期因发热日久伤阴耗津,加之久咳伤气,故多有程度不同的津血两伤,肺气耗散。发病后经西医治疗,诸症渐消,但痰阻气机,肺失肃降的邪恋之情依存。因此,本病为余邪未尽而正气已伤。治则当养阴、生津、敛肺以扶正气,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以除余邪。我们选用古方一服散加味施治,意取方中阿胶、乌梅、粟壳养津血、敛肺气以扶正。杏仁、半夏、紫苏止咳,宣气机,开肺气,燥温化痰,疏表以祛余邪。生姜、甘草健脾和胃,调气消痰,久咳则自愈。这是治疗感冒后遗咳嗽的关键。在治疗中再根据病者所表现出的不同临床症状,分别给于清肝泻火,滋阴润肺,降气平喘,补气益肺之法施治,则会收到事半功倍之疗效。
作者单位:734500 甘肃省民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www.100md.com(张贵 李银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K > 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