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年第7期
编号:12704895
针灸治疗颈椎病眩晕机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年第7期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328-02

    颈椎病性眩晕属于临床常见和多发病之一,又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因颈椎病所致椎间孔变窄,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并由此引起延髓和前庭系统缺血而发生的以眩晕为主的一组症候群,也称“颈性眩晕”。临床上易与梅尼埃氏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等等混淆。

    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机械压迫因素、颈椎生物力学失衡以及颈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单独或者交互为患,通过刺激椎动脉丛是椎动脉收缩痉挛,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使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症状。其治疗主要是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动态平衡及改善椎动脉的循环以增加大脑的有氧灌注。祖国医学将颈性眩晕归为“眩晕”范畴,历代对眩晕病都有着不同的认识,见仁见智。有关“眩晕”的记载,最经典的论述始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但直到宋•严用和才首次在《严氏济生方》中把“眩晕”作为本病正名记载:“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古今医家对眩晕的病因病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侧重,但归纳起来不外乎风、火、痰、虚、瘀等五个方面,而总以虚为本。

    有学者认为,对于颈源性眩晕可以首选针灸治疗,其近期疗效优于其他疗法[2]。随着对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由传统的针刺、灸法、针灸并用转向多种疗法综合运用,且疗效也在不断提高。纵观既往文献,对针灸治疗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主要集中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而对于针灸的作用机理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颈椎病眩晕针灸治疗的选穴及疗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尝试分析针灸治疗颈椎病眩晕的生理机制,以期为颈椎病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