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年第11期
编号:12702757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71-01

    1 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探讨

    形成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流缓慢。首先,妊娠期凝血因子与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血液呈高凝状态,一旦有血管损伤,就很容易形成凝固血栓。其次,妊娠期子宫对下腔静脉、髂静脉等处的压迫,致使静脉回流不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在分娩中,盆腔静脉血管壁受损,这些都加大了血栓发生的危险性,同时我们注意到,孕产妇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右下肢,这可能是由于解剖结构不同造成的,左髂总静脉受到右髂总静脉与腰骶部生理学前凸的压迫,致使左髂总静脉管腔相对狭窄,血流在此处流动缓慢,易于形成血栓。流行病研究也表明,产妇左下肢较右下肢在血栓发生率明显偏高。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剖宫产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比顺产分娩高[1]。造成此现象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剖宫产需要输血的可能性更大,而库存血中颗粒细胞碎片较多,会使血液黏稠度上升,从而促进血栓形成;产妇在剖宫产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反复穿刺或输入具有刺激性的药液,从而造成了血管壁的损伤,暴露出胶原蛋白,增加了血小板的凝聚能力,促进了血液凝固过程;麻醉剂及术后长时间卧床,也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