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的特点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200-01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最活跃的阶段,其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从组织解剖、力学性能、损伤及愈合特点与成年人比有明显的区别,护理人员应熟悉上述特点,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护理质量,我科2006年收治骨折患儿42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达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骨折患儿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1岁~14岁;上肢骨折26例,下肢骨折15例,骨盆骨折1例;保守治疗39例,手术治疗3例。
2 儿童骨折的特点
2.1 损伤修复特点 儿童骨骼有机质较多,年龄越小,有机质的比例越大,故幼儿骨骼的弹性和韧性较大,易变形,遇到暴力可能折而不断,发生裂纹或青枝骨折;儿童的骨膜较成人厚,一般创伤时不易破裂,通常在骨折的一侧仍保持相连,因此儿童骨折后一般移位较少,有助于稳定复位;儿童骨骼常常在生长机构(包括骨骺、骺板、骨膜等结构)发生损伤,这是儿童时期所独有的骨骺损伤,也是儿童骨骼损伤中最重要的部位;骨的生长塑形与患儿的年龄密切相关,年幼的儿童对骨折复位有较强的代偿能力,甚至对不良的对线及缩短,成角畸形等都能矫正;骨的生长修复能力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骨骼发育越不成熟,其代谢生长的功能就越活跃,儿童受伤1周后往往形成纤维愈合。
, 百拇医药
2.2 骨折患儿的心理特点
2.2.1 恐惧心理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表现兴奋过程占优势,因而易激动,对外界的刺激耐受力较低。入院后,陌生的环境、疾病的痛苦、对治疗的无知,使患儿处于十分惊恐不安的状态中,通常表现为哭闹、拒绝检查和治疗。
2.2.2 依赖心理患儿因骨折患肢肿胀、麻木、疼痛而产生不适感觉,希望父母陪护在身边,渴望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通常表现为易激动、激惹性增高、稍不遂愿就乱发脾气。
2.3 生长特点儿童骨骼在相对生长活跃的基础上,大约有两个快速生长期,一个是从出生后至3岁;另一个在青春期,女孩一般在11岁~13岁,男孩一般在12岁~14岁末,此外与儿童的个体差异也有很大的不同。
3 护理
3.1 疼痛护理:婴幼儿的哭闹为疼痛的最显著的信号,应仔细观察,从中做出判断。学龄前儿童,可教他们用语言表达有关疼痛问题的方法。疼痛的护理措施:应详细观察,检查患肢肿胀,皮肤温度,肢端血液循环,肢体远端活动情况,牵引或外固定效果及肢体摆放位置等,如有异常及时纠正;对损伤引起的正常反应性疼痛采用药物治疗、冷疗、热疗等对症治疗;对一切能引起疼痛的治疗,护理工作注意动作准确、轻柔,尽量避免给患儿造成痛苦,以鼓励形式取得患儿配合。
, 百拇医药
3.2 皮肤护理:小儿皮肤娇嫩,容易发生破溃而引起感染,且一旦感染极易扩散。使用石膏等外固定者,应注意防止皮肤擦伤、压疮发生。防止尿湿性皮炎,婴幼儿每次排便后应抹洗会阴,更换尿布,髋人字石膏及下肢超腰石膏固定者,要注意防止大小便污染石膏。儿童骨骼损伤,常用胶布固定。如患儿有胶布反应,应立即去除胶布,对行胶布皮牵引者应注意检查,如有破溃暂停牵引,局部给予换药。注意全身皮肤的清洁卫生,每日抹洗,尤其是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襞处,调节室内温度,天气炎热时防止发生痱子,防止蚊虫叮咬。
3.3 保持正确体位:儿童骨骼损伤常需卧床,并需要特定体位,才能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很难长期保持一种体位,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儿的合作。
4 心理护理
4.1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护理经验,要充分了解患儿的心理特点,严密观察患儿的心理表现,针对其不同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如暗示疗法,教育治疗等。另外要求护士对各项技术操作都能做到熟练,精益求精,要求动作稳、准、轻、快。根据患儿年龄的差异,做好各项技术操作,在治疗前耐心向患儿讲明操作的过程及目的,取得患儿的信任,争取配合。当患儿对各种治疗不配合时,可先让已治疗中的患儿示范或让住院时间长的患儿告诉新来的小病友:“阿姨打针不疼,不要害怕”等等,从而增强了患儿的信心和勇气。注射时采取进针快,推药慢,拔针快的方法,并和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 http://www.100md.com
4.2 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首先,与患儿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医护人员衣着整齐,干净合体,以免衣服不整或有血迹给患儿带来厌恶等不良刺激,建立良好舒适的环境氛围,消除其紧张情绪,让患儿有在家的感觉。其次,由于患儿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及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使其精神上产生不安和压抑,要求护士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关怀和照顾患儿,以和善亲切微笑的面孔去亲近和接触病儿,对婴幼儿可通过微笔,搂抱,抚摸使其感到满足。对年龄稍大的患儿,可通过亲切和蔼的语言去和他们交流,并关心体贴他们的
参考文献
[1] 朱延力.儿童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
[2] 孙晶,孙淑芹,李晓莉.浅谈构建和谐护患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4):60.
[3] 董丽华,姚蕴伍,胡斌春.对护士人性化护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5):4547.
[4] 张秀芝,李恒,胡德志.护理工作如何提高患者满意度[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5):4748.
作者单位: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第一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范丽莎)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最活跃的阶段,其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从组织解剖、力学性能、损伤及愈合特点与成年人比有明显的区别,护理人员应熟悉上述特点,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护理质量,我科2006年收治骨折患儿42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达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骨折患儿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1岁~14岁;上肢骨折26例,下肢骨折15例,骨盆骨折1例;保守治疗39例,手术治疗3例。
2 儿童骨折的特点
2.1 损伤修复特点 儿童骨骼有机质较多,年龄越小,有机质的比例越大,故幼儿骨骼的弹性和韧性较大,易变形,遇到暴力可能折而不断,发生裂纹或青枝骨折;儿童的骨膜较成人厚,一般创伤时不易破裂,通常在骨折的一侧仍保持相连,因此儿童骨折后一般移位较少,有助于稳定复位;儿童骨骼常常在生长机构(包括骨骺、骺板、骨膜等结构)发生损伤,这是儿童时期所独有的骨骺损伤,也是儿童骨骼损伤中最重要的部位;骨的生长塑形与患儿的年龄密切相关,年幼的儿童对骨折复位有较强的代偿能力,甚至对不良的对线及缩短,成角畸形等都能矫正;骨的生长修复能力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骨骼发育越不成熟,其代谢生长的功能就越活跃,儿童受伤1周后往往形成纤维愈合。
, 百拇医药
2.2 骨折患儿的心理特点
2.2.1 恐惧心理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表现兴奋过程占优势,因而易激动,对外界的刺激耐受力较低。入院后,陌生的环境、疾病的痛苦、对治疗的无知,使患儿处于十分惊恐不安的状态中,通常表现为哭闹、拒绝检查和治疗。
2.2.2 依赖心理患儿因骨折患肢肿胀、麻木、疼痛而产生不适感觉,希望父母陪护在身边,渴望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通常表现为易激动、激惹性增高、稍不遂愿就乱发脾气。
2.3 生长特点儿童骨骼在相对生长活跃的基础上,大约有两个快速生长期,一个是从出生后至3岁;另一个在青春期,女孩一般在11岁~13岁,男孩一般在12岁~14岁末,此外与儿童的个体差异也有很大的不同。
3 护理
3.1 疼痛护理:婴幼儿的哭闹为疼痛的最显著的信号,应仔细观察,从中做出判断。学龄前儿童,可教他们用语言表达有关疼痛问题的方法。疼痛的护理措施:应详细观察,检查患肢肿胀,皮肤温度,肢端血液循环,肢体远端活动情况,牵引或外固定效果及肢体摆放位置等,如有异常及时纠正;对损伤引起的正常反应性疼痛采用药物治疗、冷疗、热疗等对症治疗;对一切能引起疼痛的治疗,护理工作注意动作准确、轻柔,尽量避免给患儿造成痛苦,以鼓励形式取得患儿配合。
, 百拇医药
3.2 皮肤护理:小儿皮肤娇嫩,容易发生破溃而引起感染,且一旦感染极易扩散。使用石膏等外固定者,应注意防止皮肤擦伤、压疮发生。防止尿湿性皮炎,婴幼儿每次排便后应抹洗会阴,更换尿布,髋人字石膏及下肢超腰石膏固定者,要注意防止大小便污染石膏。儿童骨骼损伤,常用胶布固定。如患儿有胶布反应,应立即去除胶布,对行胶布皮牵引者应注意检查,如有破溃暂停牵引,局部给予换药。注意全身皮肤的清洁卫生,每日抹洗,尤其是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襞处,调节室内温度,天气炎热时防止发生痱子,防止蚊虫叮咬。
3.3 保持正确体位:儿童骨骼损伤常需卧床,并需要特定体位,才能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很难长期保持一种体位,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儿的合作。
4 心理护理
4.1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护理经验,要充分了解患儿的心理特点,严密观察患儿的心理表现,针对其不同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如暗示疗法,教育治疗等。另外要求护士对各项技术操作都能做到熟练,精益求精,要求动作稳、准、轻、快。根据患儿年龄的差异,做好各项技术操作,在治疗前耐心向患儿讲明操作的过程及目的,取得患儿的信任,争取配合。当患儿对各种治疗不配合时,可先让已治疗中的患儿示范或让住院时间长的患儿告诉新来的小病友:“阿姨打针不疼,不要害怕”等等,从而增强了患儿的信心和勇气。注射时采取进针快,推药慢,拔针快的方法,并和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 http://www.100md.com
4.2 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首先,与患儿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医护人员衣着整齐,干净合体,以免衣服不整或有血迹给患儿带来厌恶等不良刺激,建立良好舒适的环境氛围,消除其紧张情绪,让患儿有在家的感觉。其次,由于患儿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及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使其精神上产生不安和压抑,要求护士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关怀和照顾患儿,以和善亲切微笑的面孔去亲近和接触病儿,对婴幼儿可通过微笔,搂抱,抚摸使其感到满足。对年龄稍大的患儿,可通过亲切和蔼的语言去和他们交流,并关心体贴他们的
参考文献
[1] 朱延力.儿童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
[2] 孙晶,孙淑芹,李晓莉.浅谈构建和谐护患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4):60.
[3] 董丽华,姚蕴伍,胡斌春.对护士人性化护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5):4547.
[4] 张秀芝,李恒,胡德志.护理工作如何提高患者满意度[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5):4748.
作者单位: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第一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范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