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14-01
【摘要】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初期、临床治疗期和康复期的心里状态均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对此3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里护理干预,取得病人的配合,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里干预 脑梗死 治疗效果
【Key words】Heart interven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ment effect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约占脑卒中的80%[1],不仅导致患者的躯体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里状态也是有很深刻的影响。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到不同部位的梗塞,存在不同程度失语、偏瘫 、记忆障碍而出现的各种心里障碍,通过对患者的治疗及恰当的心里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1年01月~2011年1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38~89岁,平均65.3岁。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为意识清晰,肢体有不同程度瘫痪,其中语言障碍者8例。
2 方法
由床位护士入院时及入院后针对不同情况分阶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想法,对本组病例的心理状态作一扼要的归纳并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实施相关心理护理干预。
3 结果
58例中对疾病知识一知半解者有33例,占57%;完全不了解者有5例,占8.6%;焦虑或抑郁者有49例占84%,其原因主要是担心治疗效果不满意。通过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后,8例患者达治愈指标出院,45例患者好转出院,还有一些是因为病程长,担心费用的有5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要求自动出院,经过出院健康教育,定期随访指导,按时门诊复诊,后期治疗效果满意。死亡率为0。
, 百拇医药
4 心里护理干预
4.1 起病初期,患者表现恐惧紧张,本组病例58例均在意识清楚状:态下出现肢体瘫痪以及由于肢体瘫痪而带来生活自理差,其中有8例语言障碍,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要求。 面对突然而来的且毫不认识的疾病出现手脚不能动,吃饭需人喂,入厕需人帮助,一切生活上的事都需人照顾。这些无疑会给病人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而现出现心理障碍。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的特定文化背景则可产生不同的思维内容,故而出现紧张恐惧,或惶惶不安,或焦虑的情绪。此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空白引起的。
4.1.1 做好疾病知识宣教 此期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治疗的意志行动,因此在疾病初期即在入院初期,围绕着疾病的性质是什么,这病能不能治好,如何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多次讲解,让患者脑海中有一个概念,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 http://www.100md.com
4.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沟通 护患之间进行良好沟通(包括语音性和非语音性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满足患者被尊重 被关爱的心里需求的基本形式[2];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据调查,77.78%的病人希望每日与护士交流1次[3]。应用首因效应即形成第一印象,尊重 体贴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角色等给予恰当的称呼,经常巡视病房,帮助患者探索自己的内心问题,鼓励患者勇敢的面对现实,唤起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1.3 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振奋患者精神 鼓励患者与病友接触,请同室病友与患者交流经验,同时鼓励其他好转的病友现身说法,以振奋精神,树立“我也能康复”的信心。
4.2 临床治疗期,患者表现为忧虑焦虑,在治疗的过程中,病程发展不一,用药情况也不一样。对于病程发展较长的患者,心里负担比较重,担心治疗效果不满,怕增加家庭、社会负担而焦急忧虑。针对这样的患者,耐心开导,消除了患者的顾虑,使其以最佳的心里状态接受治疗。
, 百拇医药
4.2.1 实施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 给予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观察病人是否接受治疗,主动与其交谈,询问生活情况、治疗效果,加强对病人个性了解,解决好不同病人的不同具体问题使患者身心愉快,保持良好的情绪。目的在于防止七情过激,如狂喜、忧郁、大怒、焦虑等情绪以及某些具体问题的纠缠,引起的病情加重。
4.2.2 告知病人疾病能治愈,但需要很长时间,说明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告知临床上有许多类似的正面病例,使病人在信念上由绝望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
4.2.3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增加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与患者多沟通,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安心配合治疗。
4.3 恢复期,以抑郁症状最为多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20%~79%,严重影响康复进程[4]。由于各种症状消失较慢,此时患者表现为消沉、抑郁等。对此类病人我们除了按时按量完成治疗护理任务外,主动热情地介绍康复护理计划,耐心帮助病人恢复肢体功能锻炼,并指导家属帮助训练,还要细心观察病人的思想反应,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里负担,纠正错误的观点,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百拇医药
4.3.1 个体心理干预 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护士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主动和患者进行交谈,对其提出的疑问耐心听取,鼓励其叙述对疾病的看法等内心的真实感受,应用疏导等方式进行个别心理干预,提供心理上支持和同情,减轻心理压力,逐渐达到精神解脱。
4.3.2 分散注意力 恢复期病人可允许带收录机,边治疗边收听,自我调节,调整其抑郁心态;指导患者担任一些力所能及活动,鼓励多参加喜爱活动。增强了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同疾病抗争的信心,使身体早日康复。
4.3.3 严防自杀。自杀观念与行为是患者最危险症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关怀,了解其心理活动、精神需求及病情变化,从而发现可能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手段。
5 小结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症中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在临床上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正确分析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有效地控制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而且能够摆脱药物所无法医治的痛苦,得到全身心的康复。国内外学者强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进行心理治疗[5]。采取相应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直接心理治疗,能改善患者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缓解了精神压力,提高了患者对治疗依从性,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
[2] 刘瑾.护患沟通的发展现状.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77-79.
[3] 王建青.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1A):67-68.
[4] 陶敏,杨秀华.心里护理对脑卒中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154.
[5] 赵冉,何肖阔.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08,30:896.
作者单位:041606 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内科, 百拇医药(姚旭琴)
【摘要】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初期、临床治疗期和康复期的心里状态均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对此3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里护理干预,取得病人的配合,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里干预 脑梗死 治疗效果
【Key words】Heart interven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ment effect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约占脑卒中的80%[1],不仅导致患者的躯体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里状态也是有很深刻的影响。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到不同部位的梗塞,存在不同程度失语、偏瘫 、记忆障碍而出现的各种心里障碍,通过对患者的治疗及恰当的心里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1年01月~2011年1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38~89岁,平均65.3岁。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为意识清晰,肢体有不同程度瘫痪,其中语言障碍者8例。
2 方法
由床位护士入院时及入院后针对不同情况分阶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想法,对本组病例的心理状态作一扼要的归纳并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实施相关心理护理干预。
3 结果
58例中对疾病知识一知半解者有33例,占57%;完全不了解者有5例,占8.6%;焦虑或抑郁者有49例占84%,其原因主要是担心治疗效果不满意。通过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后,8例患者达治愈指标出院,45例患者好转出院,还有一些是因为病程长,担心费用的有5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要求自动出院,经过出院健康教育,定期随访指导,按时门诊复诊,后期治疗效果满意。死亡率为0。
, 百拇医药
4 心里护理干预
4.1 起病初期,患者表现恐惧紧张,本组病例58例均在意识清楚状:态下出现肢体瘫痪以及由于肢体瘫痪而带来生活自理差,其中有8例语言障碍,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要求。 面对突然而来的且毫不认识的疾病出现手脚不能动,吃饭需人喂,入厕需人帮助,一切生活上的事都需人照顾。这些无疑会给病人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而现出现心理障碍。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的特定文化背景则可产生不同的思维内容,故而出现紧张恐惧,或惶惶不安,或焦虑的情绪。此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空白引起的。
4.1.1 做好疾病知识宣教 此期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治疗的意志行动,因此在疾病初期即在入院初期,围绕着疾病的性质是什么,这病能不能治好,如何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多次讲解,让患者脑海中有一个概念,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 http://www.100md.com
4.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沟通 护患之间进行良好沟通(包括语音性和非语音性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满足患者被尊重 被关爱的心里需求的基本形式[2];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据调查,77.78%的病人希望每日与护士交流1次[3]。应用首因效应即形成第一印象,尊重 体贴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角色等给予恰当的称呼,经常巡视病房,帮助患者探索自己的内心问题,鼓励患者勇敢的面对现实,唤起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1.3 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振奋患者精神 鼓励患者与病友接触,请同室病友与患者交流经验,同时鼓励其他好转的病友现身说法,以振奋精神,树立“我也能康复”的信心。
4.2 临床治疗期,患者表现为忧虑焦虑,在治疗的过程中,病程发展不一,用药情况也不一样。对于病程发展较长的患者,心里负担比较重,担心治疗效果不满,怕增加家庭、社会负担而焦急忧虑。针对这样的患者,耐心开导,消除了患者的顾虑,使其以最佳的心里状态接受治疗。
, 百拇医药
4.2.1 实施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 给予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观察病人是否接受治疗,主动与其交谈,询问生活情况、治疗效果,加强对病人个性了解,解决好不同病人的不同具体问题使患者身心愉快,保持良好的情绪。目的在于防止七情过激,如狂喜、忧郁、大怒、焦虑等情绪以及某些具体问题的纠缠,引起的病情加重。
4.2.2 告知病人疾病能治愈,但需要很长时间,说明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告知临床上有许多类似的正面病例,使病人在信念上由绝望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
4.2.3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增加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与患者多沟通,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安心配合治疗。
4.3 恢复期,以抑郁症状最为多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20%~79%,严重影响康复进程[4]。由于各种症状消失较慢,此时患者表现为消沉、抑郁等。对此类病人我们除了按时按量完成治疗护理任务外,主动热情地介绍康复护理计划,耐心帮助病人恢复肢体功能锻炼,并指导家属帮助训练,还要细心观察病人的思想反应,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里负担,纠正错误的观点,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百拇医药
4.3.1 个体心理干预 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护士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主动和患者进行交谈,对其提出的疑问耐心听取,鼓励其叙述对疾病的看法等内心的真实感受,应用疏导等方式进行个别心理干预,提供心理上支持和同情,减轻心理压力,逐渐达到精神解脱。
4.3.2 分散注意力 恢复期病人可允许带收录机,边治疗边收听,自我调节,调整其抑郁心态;指导患者担任一些力所能及活动,鼓励多参加喜爱活动。增强了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同疾病抗争的信心,使身体早日康复。
4.3.3 严防自杀。自杀观念与行为是患者最危险症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关怀,了解其心理活动、精神需求及病情变化,从而发现可能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手段。
5 小结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症中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在临床上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正确分析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有效地控制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而且能够摆脱药物所无法医治的痛苦,得到全身心的康复。国内外学者强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进行心理治疗[5]。采取相应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直接心理治疗,能改善患者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缓解了精神压力,提高了患者对治疗依从性,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
[2] 刘瑾.护患沟通的发展现状.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77-79.
[3] 王建青.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1A):67-68.
[4] 陶敏,杨秀华.心里护理对脑卒中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154.
[5] 赵冉,何肖阔.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08,30:896.
作者单位:041606 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内科, 百拇医药(姚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