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炮制方法的合理性探讨(1)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54-01【摘要】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michaeli Debx. 栽培品的侧根,具有回阳救逆、逐风通痹、散寒止痛、温阳行水、温中运脾、助阳实卫等作用,临床上药用及广,为寻找适合中医传统临床用药特点的附子炮制方法,使附子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疗效,在炮制诸法中有个很好的比较。
【关键词】附子 炮制 合理性
我们可知附子的主治的确非常广泛,一切阳虚证(包括亡阳证和各科各种病症引起的阳虚证)、一切寒证、一切痛证(以寒为主)均必用或应当用附子。风、水、饮、痰、湿、气滞、血瘀证均应当或可以用附子。气虚、血虚可用附子,阴虚证也有试用附子的机会。实热证中湿热证可用附子,其他实热证也有试用附子的机会 。因此附子要根据临床的需要做合理的炮制。[1]
1 附子炮制的历史沿革
附子炮制最早见于《伤寒论》。张仲景用附子分“生用”和“炮用”。生用者“附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炮用者“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由此可见张仲景用附子生熟有定,炮附子开了火制附子的先河。此后,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记有“天雄、附子、乌头、乌喙、侧子:皆煻灰火炮炙,令微(坼),削去里皮乃称之”的具体火炮附子的方法及火炮附子的程度。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增加了“(附子)去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