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2年第5期
编号:12699540
心理暗示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2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28-01

    【摘要】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把工作做好。

    【关键词】心理暗示;信心;不良情绪;矛盾;职业倦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主观意识能够决定人的价值取向,能够支配人的行为方式,即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从某一角度说:态度决定一切。人的心理行为表现为正向心理行为与负向心理行为。正向心理行为能够让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面对挫折,面对一切困难与挑战,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负向心理行为会导致消极、悲观、失望、畏惧困难挫折的心态,不敢迎接挑战,缺乏迎难而上的信心勇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多多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运用心理暗示,发挥正向心理行为,把工作做好。
, http://www.100md.com
    一.运用心理暗示,增强患者的信心。每个人内心都有恐惧感,患者更是如此。在医院特殊的环境中,患者往往会夸大自己的病情,临床中常见患者这样提问“我的病是不是很严重?”“我的病能不能能治好?”“我的病多长时间能治好?”等等,如果得到医护人员模棱两可的回答,患者会加剧对病情的担心,会产生过度消极的情绪,这对患者的康复很不利。实验证明,积极的情绪,健康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患者稳定病情,提高肌体的免疫力,改善内循环系统,使人的内环境得到优化,从而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心理疗法已在很多病例中开展,特别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效果明显。作为护理人员,在同患者交流时,尽可能制造宽松的气氛,让患者感觉自己的病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言语上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语音语速语调以让患者舒适为宜,面部表情要轻松自然,可以说些,“今天的起色不错,比昨天好多了!”“放宽心,很快你就会健健康的回家了!”诸如此类的话,要让患者觉得自己的话很真诚,并不只是宽慰。这样患者就能主动配合治疗。

    二.运用心理暗示,减少患者亲属的不良情绪。患者住院治疗,作为亲属,心情的紧张、焦虑、担心自然可想而知。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运用换位意识,开导他们,正确看待每个人都会有健康的时候、生病的时候,生老病死,乃人的自然规律,千万不可把这种不良情绪传染给患者。多和他们沟通、谈心,“良言一句三冬暖”,让他们安心,配合医院对患者的治疗。
, 百拇医药
    三.运用心理暗示,化解医患矛盾。当前,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主要表现为医患之间的互不信任,分析起来还是医患之间的沟通不足所致。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缓、急各不相同,治疗效果也会千差万别,患者亲属有时会对治疗过程、治疗结果不满意,进而怀疑医护人员没有尽心尽力,此种意识支配下,往往产生不理智的言语、行为。特别是当患者不治而亡时,患者亲属更易出现过激行为。此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应当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对患者亲属的过激言行尽量保持克制,以自己的真诚让他们明白“医者仁心”的道理,自己也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在处理纠纷时,言语要贴切,要真诚,要让患者家属真正明白“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对这种不幸的结果,我们也很难过”这一道理,争取患者家属的谅解、理解。

    四.运用心理暗示,消除职业倦怠。当前,我国医疗人员还有很大的缺口,基层医院更是捉襟见肘。医生缺,护士更缺,他们几乎没有休息日,工作繁忙劳累,特别是护理一些长期卧床的患者,为患者翻身、擦洗、清理大小便,劳动量更是巨大。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人的不理解,很多人产生了职业倦怠感。这时,就很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培训,通过心理暗示让他们明白自己所从事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崇高事业,也让护士们增强“脏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自豪感。医护人员自己的心理健康了,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工作中去。

    作者单位:251402济阳县孙耿中心卫生院, http://www.100md.com(徐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