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78-01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30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高频超声表现,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长度及幽门管直径,并与术中的测量值比较。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的显示幽门肌层增厚呈均匀低回声,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较强的特异性,安全、简便、可靠,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高频超声;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往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来确诊,近年来高频超声逐渐成为检查本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我们回顾分析本院30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进一步探讨高频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2011年期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5~81d。全部患儿均因喂奶后呕吐,或伴有体重不增,腹部可扪及肿块就诊。上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GEV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MHz。患儿禁食4h,于安静状态下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先观察胃腔可见扩大,然后在腹中线偏右纵切,于右肾上极的前方,胆囊的下方显示幽门管横断面,测量幽门肌厚度、幽门管直径,转动探头90°显示幽门管长轴切面,测量幽门管的长度,然后让患儿饮水或者吮乳观察内容物通过幽门管的情况。我们采用的诊断标准是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 [1]。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30例患儿超声图像均表现为幽门管肌层增厚,幽门管变细变长,肥厚的幽门肌呈实质性中等或低回声,幽门管中央黏膜层呈强回声,幽门官腔呈线状无回声,幽门纵切呈“宫颈管”征,横切呈“靶环”征,胃腔内大多有潴留物,幽门通过受阻,可见逆蠕动。超声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手术结果相符合。
3 讨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主要病理改变是幽门肌肥厚增大,使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不完全机械性梗阻,胃内容物潴留,胃腔扩大。病儿出生时多无症状,生后2~3周左右开始呕吐,进行性加重,常为喷射性,呕吐物为奶及乳凝块,不含胆汁。患儿体重不增,继之反而下降。体检右上腹扪及橄榄形肿块是幽门肥厚狭窄的特有体征,大部分患儿有胃蠕动波由左上腹向右下腹推进。本病应与幽门痉挛、幽门前瓣膜及贲门痉挛等相鉴别。正常小儿幽门管壁厚度<3mm,管长15mm左右。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时,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幽门管内径≤2mm。其局部管壁蠕动消失,幽门窦及胃体腔扩张。以往诊断本病主要有X线钡餐检查。X线表现为“肩征”、“鹰嘴征”等再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但X线辐射可给患儿带来损害,钡剂摄入使呕吐的患儿有可能出现吸入性肺炎,同时不能显示幽门肌肥厚增生的程度。
, http://www.100md.com
婴幼儿腹壁薄,透声效果好,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幽门管形态,幽门肌增生的程度,以及动态观察胃内容物的潴留、胃蠕动情况,还可以准确测量幽门肌厚度、幽门管的长度和直径。通过患儿禁食与饮水后对比观察,可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有文献报告幽门肌长径与幽门管直径的超声测值在正常儿与患儿之间有明显的交叉重叠,幽门肌厚度是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最精确的标准[2]。本组患儿幽门肌层厚度均≥4mm,与文献报道相符[3,4]。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符合率高,而且方法安全、简便、无创伤、可重复性强,可作为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焙,吴瑛主编. 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2313
[2] 邵雪竹,邓华.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及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4(5):3821
[3] 姜知任,胡春荣,贾洪升.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6):555
[4] 丛杰,黄英,蔡爱露,等.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9(8):459460, 百拇医药(杨桂红)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30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高频超声表现,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长度及幽门管直径,并与术中的测量值比较。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的显示幽门肌层增厚呈均匀低回声,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较强的特异性,安全、简便、可靠,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高频超声;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往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来确诊,近年来高频超声逐渐成为检查本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我们回顾分析本院30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进一步探讨高频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2011年期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5~81d。全部患儿均因喂奶后呕吐,或伴有体重不增,腹部可扪及肿块就诊。上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GEV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MHz。患儿禁食4h,于安静状态下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先观察胃腔可见扩大,然后在腹中线偏右纵切,于右肾上极的前方,胆囊的下方显示幽门管横断面,测量幽门肌厚度、幽门管直径,转动探头90°显示幽门管长轴切面,测量幽门管的长度,然后让患儿饮水或者吮乳观察内容物通过幽门管的情况。我们采用的诊断标准是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 [1]。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30例患儿超声图像均表现为幽门管肌层增厚,幽门管变细变长,肥厚的幽门肌呈实质性中等或低回声,幽门管中央黏膜层呈强回声,幽门官腔呈线状无回声,幽门纵切呈“宫颈管”征,横切呈“靶环”征,胃腔内大多有潴留物,幽门通过受阻,可见逆蠕动。超声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手术结果相符合。
3 讨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主要病理改变是幽门肌肥厚增大,使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不完全机械性梗阻,胃内容物潴留,胃腔扩大。病儿出生时多无症状,生后2~3周左右开始呕吐,进行性加重,常为喷射性,呕吐物为奶及乳凝块,不含胆汁。患儿体重不增,继之反而下降。体检右上腹扪及橄榄形肿块是幽门肥厚狭窄的特有体征,大部分患儿有胃蠕动波由左上腹向右下腹推进。本病应与幽门痉挛、幽门前瓣膜及贲门痉挛等相鉴别。正常小儿幽门管壁厚度<3mm,管长15mm左右。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时,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幽门管内径≤2mm。其局部管壁蠕动消失,幽门窦及胃体腔扩张。以往诊断本病主要有X线钡餐检查。X线表现为“肩征”、“鹰嘴征”等再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但X线辐射可给患儿带来损害,钡剂摄入使呕吐的患儿有可能出现吸入性肺炎,同时不能显示幽门肌肥厚增生的程度。
, http://www.100md.com
婴幼儿腹壁薄,透声效果好,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幽门管形态,幽门肌增生的程度,以及动态观察胃内容物的潴留、胃蠕动情况,还可以准确测量幽门肌厚度、幽门管的长度和直径。通过患儿禁食与饮水后对比观察,可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有文献报告幽门肌长径与幽门管直径的超声测值在正常儿与患儿之间有明显的交叉重叠,幽门肌厚度是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最精确的标准[2]。本组患儿幽门肌层厚度均≥4mm,与文献报道相符[3,4]。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符合率高,而且方法安全、简便、无创伤、可重复性强,可作为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焙,吴瑛主编. 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2313
[2] 邵雪竹,邓华.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及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4(5):3821
[3] 姜知任,胡春荣,贾洪升.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6):555
[4] 丛杰,黄英,蔡爱露,等.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9(8):459460, 百拇医药(杨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