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输液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30-01
【摘要】 目的:减少手术病人和护士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方法:分析护理人员在术中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防范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论: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严格规范地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巡视,注重各方面细节,可减少手术当中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 术中静脉输液 护理安全隐患 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势下,患者安全问题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护理又是一项涉及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的医疗活动,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1。手术当中静脉输液给药可保证麻醉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可以快速起效和长时间维持给药状态,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输液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输液实践的护理安全隐患,认识和防范输液实践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手术室临床工作中常见手术病人术中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 手术当中静脉输液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药品因素
1.1.1 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查对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护士未认真核对,导致输错液体2。如万汶注射液500ml和转化糖注射液500ml外包装相似,如不仔细查对,有输错液体的可能。
1.1.2 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有液体因温度升高而变质;还有液体包装质量的问题,如瓶口松动,瓶身有裂痕等。
1.2 护士操作技术因素
1.2.1 穿刺因素:手术室病人采用的留置针都比较粗,在穿刺的时候大部分病人对疼痛反应明显,很容易造成穿刺不成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士没有正确评估,造成血管选择不当,如腕部、内踝等关节活动处静脉难固定,易导致局部回流不畅,留置针脱出血管外,而引起局部肿胀、液体外渗。置管时由于技术不熟练,没有掌握好进针角度及速度、送管时机及退针芯手法等技术要点,穿刺时过多来回移动,损伤血管内壁,导致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液体渗漏。
1.2.2 护士无菌观念不强: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如污染液体瓶口、加药操作时手污染注射器轴芯等,导致药液污染;皮肤消毒区域被污染、穿刺时针头被污染等等,都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1.3 术中巡视不够及时
1.3.1 输液中巡视不够:当发生渗漏;输液贴膜粘贴不妥当,导致套管针脱落,液体未输入等情况未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1.3.2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针对抗生素类药物,病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1.3.3 空气栓塞:更换液体衔接不紧密,莫非氏滴管滴空,未能及时更换液体而导致空气栓塞。
1.3.4 巡回护士对于老年、小儿、心肺疾患的病人,必须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加重心、肺负担,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并发症3。
1.4 输血的护理安全隐患:在输血前,未检查血袋有无渗漏,血液有无絮状物、浑浊、颜色有无异常,是否超过有效期等,发现问题,未能迅速与血库取得联系,报告手术医师,妥善解决4。
2 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潜在的隐患 教育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条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使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落实护理安全措施 。
2.1 开展安全教育 加强护士在使用静脉输液时的安全意识,严格检查液体质量,一定要对光检查。认真仔细检查液体名称,有效日期。
2.2 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意识
2.2.1 重点掌握病情、用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
2.2.2 由年资高,对静脉留置针有经验的护士向新护士讲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科室曾经发生的意外,对并发症及意外案例进行分析和警示教育,讲解和分析静脉留置针所致并发症及意外的后果5。
2.2.3 严格无菌技术:护士在置针前充分洗手并消毒持留置针的右手拇指、食指,保持针翼部位消毒状态。保证止血带一人一消毒。用安尔典消毒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以8cm *8cm 以上为宜,要求超过固定用的透明膜面积,穿刺时带无菌手套穿刺。
2.3 及时排除输液故障 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巡回护士应该加强巡视查看液体,如发现输液故障要及时排除。常见的输液故障大致有以下几类:
2.3.1 液体不滴 原因是套管针紧贴血管壁,这时应调整套管针方向酌情轻移针头,重新妥善固定。
2.3.2 输液瓶位置过低影响输液的压力,需抬高输液瓶位置。
2.3.4 针头滑出血管外造成局部肿胀或针头阻塞,无回血时应拔出针头选择血管重新穿刺。
2.4 为避免术中过敏及液路不畅造成事故,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前主诉,如有无过敏史、是否疼痛、用药有无不适反应。有些患者对酒精过敏,如果术前访视得知此情况就能避免消毒时就出现不良状况。有些患者对胶布过敏,如果我们能多问一句,就能避免术后患者皮肤过敏起水泡,可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手术创面难以愈合的情况。在面对重大手术或患者为体弱多病型时,液路应至少开通两个,避免术中无法快速入液体、血液,而造成严重后果。为避免用错药、输错血,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任何药物时,应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如有字迹不清或怀疑污染则禁止使用。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前需复述一遍,并做好三对(对药名、剂量及用法。)
2.5 准备取血时将输血单内容与病人病历核对,且每次只能取一个人的血,避免取错。取血后与麻醉师再次检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血袋号、血型、血的种类、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输血时密切观察病人反应,输血后将输血袋放置24h,确定未发生输血反应后,毁形处理。
3 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较多,作为护理人员应认真履行护士职责,重视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状况日益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护理行为,娴熟的护理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护理人员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保障护理安全效果。只要认真学习正确合理的用药知识,熟练掌握正确的输液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就能保证静脉输液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汤紫英.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构建.健康必读杂志.2010年6月第六期.
[2] 杨显红,梁丽宏,李佳梅等.浅谈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5卷第2期.
[3] 王金娥.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临床误诊误治.2010年3月第23卷第3期.
[4] 吕珍香,范茹.加强手术中输液安全管理的护理要点和体会.护理研究.2009年7月第16卷第13期.
[5] 李秋儒,刘文平,施字.脑卒中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及效果.吉林医学.2010年7月第3l卷第20期., 百拇医药(张雅静 马晨超 代艳然)
【摘要】 目的:减少手术病人和护士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方法:分析护理人员在术中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防范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论: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严格规范地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巡视,注重各方面细节,可减少手术当中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 术中静脉输液 护理安全隐患 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势下,患者安全问题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护理又是一项涉及维护和促进人的健康的医疗活动,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1。手术当中静脉输液给药可保证麻醉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可以快速起效和长时间维持给药状态,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输液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输液实践的护理安全隐患,认识和防范输液实践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手术室临床工作中常见手术病人术中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 手术当中静脉输液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药品因素
1.1.1 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查对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护士未认真核对,导致输错液体2。如万汶注射液500ml和转化糖注射液500ml外包装相似,如不仔细查对,有输错液体的可能。
1.1.2 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有液体因温度升高而变质;还有液体包装质量的问题,如瓶口松动,瓶身有裂痕等。
1.2 护士操作技术因素
1.2.1 穿刺因素:手术室病人采用的留置针都比较粗,在穿刺的时候大部分病人对疼痛反应明显,很容易造成穿刺不成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士没有正确评估,造成血管选择不当,如腕部、内踝等关节活动处静脉难固定,易导致局部回流不畅,留置针脱出血管外,而引起局部肿胀、液体外渗。置管时由于技术不熟练,没有掌握好进针角度及速度、送管时机及退针芯手法等技术要点,穿刺时过多来回移动,损伤血管内壁,导致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液体渗漏。
1.2.2 护士无菌观念不强: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如污染液体瓶口、加药操作时手污染注射器轴芯等,导致药液污染;皮肤消毒区域被污染、穿刺时针头被污染等等,都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
1.3 术中巡视不够及时
1.3.1 输液中巡视不够:当发生渗漏;输液贴膜粘贴不妥当,导致套管针脱落,液体未输入等情况未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1.3.2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针对抗生素类药物,病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1.3.3 空气栓塞:更换液体衔接不紧密,莫非氏滴管滴空,未能及时更换液体而导致空气栓塞。
1.3.4 巡回护士对于老年、小儿、心肺疾患的病人,必须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加重心、肺负担,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等并发症3。
1.4 输血的护理安全隐患:在输血前,未检查血袋有无渗漏,血液有无絮状物、浑浊、颜色有无异常,是否超过有效期等,发现问题,未能迅速与血库取得联系,报告手术医师,妥善解决4。
2 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潜在的隐患 教育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条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使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落实护理安全措施 。
2.1 开展安全教育 加强护士在使用静脉输液时的安全意识,严格检查液体质量,一定要对光检查。认真仔细检查液体名称,有效日期。
2.2 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意识
2.2.1 重点掌握病情、用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
2.2.2 由年资高,对静脉留置针有经验的护士向新护士讲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科室曾经发生的意外,对并发症及意外案例进行分析和警示教育,讲解和分析静脉留置针所致并发症及意外的后果5。
2.2.3 严格无菌技术:护士在置针前充分洗手并消毒持留置针的右手拇指、食指,保持针翼部位消毒状态。保证止血带一人一消毒。用安尔典消毒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以8cm *8cm 以上为宜,要求超过固定用的透明膜面积,穿刺时带无菌手套穿刺。
2.3 及时排除输液故障 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巡回护士应该加强巡视查看液体,如发现输液故障要及时排除。常见的输液故障大致有以下几类:
2.3.1 液体不滴 原因是套管针紧贴血管壁,这时应调整套管针方向酌情轻移针头,重新妥善固定。
2.3.2 输液瓶位置过低影响输液的压力,需抬高输液瓶位置。
2.3.4 针头滑出血管外造成局部肿胀或针头阻塞,无回血时应拔出针头选择血管重新穿刺。
2.4 为避免术中过敏及液路不畅造成事故,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前主诉,如有无过敏史、是否疼痛、用药有无不适反应。有些患者对酒精过敏,如果术前访视得知此情况就能避免消毒时就出现不良状况。有些患者对胶布过敏,如果我们能多问一句,就能避免术后患者皮肤过敏起水泡,可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手术创面难以愈合的情况。在面对重大手术或患者为体弱多病型时,液路应至少开通两个,避免术中无法快速入液体、血液,而造成严重后果。为避免用错药、输错血,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任何药物时,应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如有字迹不清或怀疑污染则禁止使用。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前需复述一遍,并做好三对(对药名、剂量及用法。)
2.5 准备取血时将输血单内容与病人病历核对,且每次只能取一个人的血,避免取错。取血后与麻醉师再次检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核对床号、姓名、病历号、血袋号、血型、血的种类、剂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输血时密切观察病人反应,输血后将输血袋放置24h,确定未发生输血反应后,毁形处理。
3 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较多,作为护理人员应认真履行护士职责,重视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患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状况日益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护理行为,娴熟的护理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护理人员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保障护理安全效果。只要认真学习正确合理的用药知识,熟练掌握正确的输液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就能保证静脉输液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汤紫英.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构建.健康必读杂志.2010年6月第六期.
[2] 杨显红,梁丽宏,李佳梅等.浅谈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5卷第2期.
[3] 王金娥.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临床误诊误治.2010年3月第23卷第3期.
[4] 吕珍香,范茹.加强手术中输液安全管理的护理要点和体会.护理研究.2009年7月第16卷第13期.
[5] 李秋儒,刘文平,施字.脑卒中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及效果.吉林医学.2010年7月第3l卷第20期., 百拇医药(张雅静 马晨超 代艳然)